现如今的工业互联网圈,没点折腾的「功夫」还真是难以立足。
因此,不乏一些通过立人设、刷流量、拿大奖而存在感十足的厂商,另外,也有一些不慌不忙,闷声发财的重磅玩家。
比如PTC,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率先提出“快速连接、快速存储、快速分析、快速应用”;比如海尔,COSMOPlat平台获得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中的第一名;比如施耐德电气,独辟蹊径地提出“绿色智能制造”,在工业制造、智能楼宇领域斩获颇丰;比如富士康,基于工业云平台Fii Cloud打造的“熄灯工厂”,目前已在深圳、成都、郑州、太原等进行试点;比如华为,将FusionPlant定位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黑土地”,并以华为云EI作为他的核心利器 ··· ···总之,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特色。
当谈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环境与竞争策略,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CTO谢海琴表示,“国内有数百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说明这个市场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海尔COSMOPlat赋能了15个垂直行业,在整合、研发或者合作开发一些行业解决方案时,我们通常是跟这个行业中很有特色的企业去进行合作;或者,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对方正好能切入到一个特别的角度。”
然而,在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看来,市场竞争中,不在于多少个平台将来会怎么发展,或者引进多少平台,留下多少平台。更重要的是,面对每一个工业场景,谁能够真正为用户带来价值,去解决用户端的问题,谁就可能会生存下来。
相比于海尔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有着细致的规划,其平台技术架构采用五层设计,以及母平台与子平台相互嵌套的方式,施耐德电气似乎云淡风轻。据雷锋网了解,EcoStruxure主要分为三层,未来EcoStruxure平台技术和功能的升级,主要是在住宅、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以及工业四大市场,以及楼宇、工厂、机器等六大专业领域,在每一个细分的领域不断地去迭代技术。
不管是背景深厚、IT或OT基因较重的厂商,还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厂商,在应对数百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环境时,大都有自己的一套「组合拳」在不慌不忙地应对着,而关于谁将取的最终的胜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解的问题。相比于众多比较活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有些厂商就低调多了。
近日,研华科技执行董事何春盛以自己犀利的观察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现在做工业互联网的有这三类企业,一类是从云端下来的企业,比如阿里、华为、微软等;第二类是从底层上来做硬件的企业,比如研华等;第三类是从中间杀出来的,主要是做代工的企业,比如富士康等。”何春盛认为,“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这些企业,我更看好从硬件上来的工业互联网厂商,我认为这些企业最后会是赢家,而不是从云端下来的厂商。”
另外,何春盛就研华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部署、赋能路径,以及他对于行业的一些观察进行了阐释。而在雷锋网看来,相比于其他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又快又狠的招数,研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战略部署更像是一种迂回战略,避其锋芒的同时,寻求更大范围的渗透。
一个硬件厂商的抉择
前面提到做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可分为从云端下来的企业、从底层上来做硬件的企业,以及从中间杀出来的代工企业,而何春盛认为,第二类企业很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提到企业的不同出身,下面从企业自我的定位开始说起。
目前,众多传统工业技术解决方案企业已发布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比如西门子、海尔、树根互联、华为、阿里、航天云网、宝信、浪潮、紫光等;此外,也有大型制造企业孵化独立运营公司在专注平台运营,比如富士康、徐工、TCL、中联重科等。
然而,有观点认为,“制造型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商业逻辑上行不通”,其主要是考虑到制造型企业不可能无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先进经验分享给竞争对手,同时,它的竞争对手也很难做到放心地加入这个平台。雷锋网通过和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得知,这种担忧确实存在。
何春盛表示,研华不把自己当成是制造型的企业,我们实际上是技术服务提供商,产品只是我们赋能的工具而已,所以我们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Know-How,这是别人拿不走的。当我们了解了客户的痛点后,我们设计了一些软件、中台、工业APP等提供给客户,可以让他方便导入整个AIoT或者工业互联网。因为最终的Know-How在客户手上,而我们的Know-How客户也不见得能完全套用,并且我们的Know-How也不见得是最好的。
比如客户需要做机台连线,可以用我们的软件去采集你的注塑机的数据,以及冲压机、SMT(表面贴装)的数据。关于数据如何读取,比如当客户的OEE(设备综合效率)出来以后,每一家企业具体如何去判读,研华是没有办法替代他们完成的,仅仅可以告知客户其机台运行的状况,以及提醒他采取相应的对策。
此外,雷锋网了解到,研华的WISE-PaaS工业物联网云平台不是单独销售的,主要是连同其硬件设备等一起服务于客户。WISE-PaaS更多是采用分享经济的方式,只需付较低的费用就可以连同硬件一起去使用。
工业互联网“四步走”战略
工业企业的应用场景,很多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异,其碎片化的应用问题比较突出。
工业APP不像消费型APP那样,一个APP出来后可以覆盖很多人,比如打车这种比较简单的情形,会涉及到选车、确定路线和付款等这些共通的环节。
具体到工业现场的话,可能有很多的判断需要做,并且流程会比较复杂。比如用工业APP设计一款图纸,可能需要两三步大家一起协同来判断,那么这个时候,不同工业企业实际的情形可能就不太一样。同一款产品很难大面积地普适于其他的工业用户。
因此,在打造工业APP时,如何处理场景中共性和差异化的问题,以及到底要做多少款工业APP一直是让专业人员犯难的事情。
然而,在目前的工业互联网圈中,像研华这样以发展众多工业APP破解工业物联网碎片化的应用困境,并提出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解耦」(de-coupling)和「重构」(re-factoring)这些新鲜概念的厂商却还是开创性地。
前不久,也就是12月上旬在台湾林口举行的研华工业物联网全球伙伴会议上,研华官方宣布,在面对工业物联网极为碎片化的应用困境,研华以发展行业应用的工业APP破解现有挑战,并通过对WISE-PaaS平台进行「解耦」再「重构」,以模组化及微服务让垂直行业系统集成伙伴(Domain-focused Solution Integrator, DFSI)更容易撷取并运用功能模块。在此之后,即可再进一步与其「共创」(co-creation)开发完整行业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