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观点 >> 正文
中国工业互联网赋能之旅 | 《财经》社评
  • 百家号
  • 2020年1月7日 16:26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兴起,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成本和布局。随着新兴经济体的逐渐成熟,全球贸易强度逐步下降,关税壁垒和贸易争端已不再是偶发现象,国家和企业面临的未知因素更加严峻而复杂多样。在此趋势下,一个经济体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将决定其在国际竞合中所占据的地位。

近年来被称为“新风口”的工业互联网日渐趋热,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基础设施的工业互联网,正被视为推动智能化发展和新业态应用的重要支撑。

究竟如何看待工业互联网?数字信息社会制造业地位如何?工业互联网如何与制造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如何解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问题?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水平如何?《财经智库》历时半年,与专家学者、实践者共同调研探讨,将其成果以“赋能者”名义呈现给大家。

工业互联网在全球形成共识,各国都着眼于解决本国问题。工业互联网一词最早由GE提出,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其内涵在于把信息技术与工业体系深度融合,以重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优势;德国一贯谋求在传统制造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由于老龄化社会和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德国4.0战略中的智能制造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用互联网打造智能工厂;日本试图将解决社会问题与发挥机器人(14.740, 0.11, 0.75%)等智能装备产业和制造能力结合起来,提出“互联工业”战略,重点关注企业之间的连接,试图构建所有企业都得益的互联工业体系。

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势头尚好,尤其在应用和模式创新方面。中国的特点是场景多、需求旺盛、差异性大、多元化强,故中国工业互联网的运用创新非常活跃,很多模式在国外很难看到。但在底层技术、产品和工程化能力方面与国际领军企业还有很大差距。总体而言,中国已形成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一是传统工业技术解决方案企业构建的平台,如航天云网、海尔、美的、浙江中控等;二是大型制造企业孵化的运营公司构建的平台,如树根互联、徐工信息汉云、工业富联(17.860, -0.04,-0.22%)等;三是ICT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优势的平台,如华为、阿里、浪潮等。这种多头并进之态是优势,但也蕴含着诸多挑战。

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需注重三个问题。第一,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长期过程。工业具有生产体系复杂、设备设施密集、知识门类齐全等特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必定与消费互联网有本质不同。此外,数字化转型是从单环节到全链条,进而完成质量、效益、动力、科技等多领域变革的由浅入深的过程。技术上,平台技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现有技术水平无法满足需求;产业条件上,中国企业水平本就参差不齐,且缺乏具备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企业,在相关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中国制造业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很多大企业具备相当程度的数字化水平,甚至有些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难点在于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一方面,中小企业转型需求旺盛,但行业特色鲜明、碎片化,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过低,基础能力不足,企业因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原因选择观望。服务中小企业,应当从模式上下功夫,为企业提供普惠性支持,从而解决供需难题,如个性化转通用化,降低交付和实施成本等。如何让中小企业跟上工业互联网的步伐,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携手。

第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有机结合政府与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政府如何做到引导有方,参与有度,是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挑战。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服务商等市场力量充当变革的主力,政府则需要从积极推动的热度阶段过渡到实实在在的普惠性工作中。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最终目标是制造业总体水平的提升。对此,政府须注重提升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营造市场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信心,并与投资机构、科技企业以及其他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平台建设。此外,对于中小企业转型难题,政府应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配置较强计算能力,采购丰富的工具软件,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等方式多策并举,通力求解。

编 辑: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