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焦点图 >> 正文
​工信部: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8%,“压舱石”作用凸显
  • 工联网
  • 2024年10月24日 00:54

工联网消息(IItime) 10月23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了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对宏观经济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贡献率接近4成,31个省(区、市)和41个工业大类行业的增长面均超九成,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31.8%电子、有色、化工、汽车4个行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一半,9个工业大省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郑州、绍兴、温州、合肥等工业大市实现两位数增长,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4%,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等产品产量高速增长。

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13家中国企业新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42%,扎实开展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已推进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大力发展清洁低碳氢产业和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重大创新成果涌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国产首制MARK Ⅲ薄膜型大型LNG船完成试航,C919大型客机实现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同时运营,1000千瓦级涡轴发动机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印发实施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意见、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新批复组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2家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杭州成立我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

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截至8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4万家,较2023年末增加4.4%,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6.3万家,前8个月,规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7.5%,高于规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信息通信赋能显著,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0.7%,截至9月底,累计建成5G基站408.9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了69.6%,千兆宽带用户达到了1.96亿户,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5G行业应用已融入76个国民经济大类,深入融合工业、医疗等重点领域核心环节,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了1.5万个。

汽车产业发展良好。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产销分别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累计出口整车431.2万辆,同比增长27.3%,1—8月,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2%和3%,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近3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比均在50%以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新能源汽车出口92.8万辆,同比增长12.5%,汽车工业运行还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海外出口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等挑战。

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和工信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新培育国家绿色数据中心50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平均值超过50%,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17亿吨,预计全年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4%,绿色发展动能加快培育,目前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已超过18%,预计全年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近万亿元,1—9月新接绿色船舶订单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75.9%。

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在稳增长、扩需求、增动能、优环境方面下更大功夫。

稳住工业基本盘方面,深入推进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实施。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同时,助力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扩大有效需求方面,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大智能家居家电消费推广力度,协同各地加快落实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有关活动,充分激发市场潜力。

增强发展动能方面,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研究制定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产业新赛道。

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持续推进降低企业成本,深入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系列专项行动。强化行业引导,加强标准质量引领、增强行业自律,积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不断完善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问题诉求,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