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 夯实技术底座 筑牢产业发展新根基
  • 工联网
  • 2025年1月23日 07:25

工联网消息(IItime) 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的方式和模式,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人工智能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智能算法优化能力和智能系统构建能力等,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各个重要环节。

工业大模型“亮剑”,颠覆传统工业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工业大模型。工业大模型以海量工业数据为“养料”,经过深度训练后,能精准模拟和预测工业生产中的各类复杂情况。在生产制造环节,工业大模型可以依据过往生产数据,结合实时生产参数,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它可以对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在产品设计研发阶段,工业大模型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拟能力,帮助设计师快速筛选出最优设计方案。

在近日工信部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名单》中,技术底座方向中的案例大模型有昆仑大模型、华为云赋能工业企业打造行业大模型、基于多元多模数据的高精度气象模型Trans-NO等。

昆仑大模型是由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华为公司和科大讯飞联合打造的模型。现阶段,昆仑大模型已达到700亿参数,43个专业应用和通用应用创新场景。专业应用场景,覆盖范围从勘探延伸到炼化、销售、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能源化工领域的智能“业务专家”。员工助手场景,覆盖科研、办公等业务,开启了“AI+”高效办公新模式。行业大家应用,助力从业者成为能源化工领域的“行家里手”。智能油伴场景,以更“拟人”、更“聪明”的形象,为成品油、天然气广大消费者提供“贴心客服”。

华为云以盘古大模型为核心在多个垂直行业打造了行业大模型及场景模型,如矿山大模型、油气大模型、电力大模型、汽车大模型、铁路大模型、药物大模型等,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研发设计等各个领域。

基于多元多模数据的高精度气象模型Trans-NO由阿里巴巴利用多元多模数据(如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借助先进人工智能算法构建的高精度气象模型,该大模型能更准确预测天气变化,为气象预报、农业生产、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可靠支持,提升社会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

新技术底座护航,支持产业发展

技术底座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为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如面向工业领域芯片及算力底座、平台工具等。

面向工业领域的芯片是专门为工业应用场景设计和优化的产品,旨在满足工业环境下各种复杂、严苛的需求,确保工业设备和系统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在151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典型应用案例中,智芯公司为解决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中的算力自主可控需求,自主研发的边缘国产化算力芯片成功入选,它成功突破电网业务边端侧落地难题。据了解,智芯公司已研制8款边端侧“猎鹰”人工智能芯片,以0.3Tops-32Tops的算力实现电力边端侧AI全场景算力覆盖。同时,智芯公司还开展云侧大算力芯片研制,全面适配电力感知、认知、决策类大模型应用。例如基于自研芯片针对电力特殊场景需求,开发雷视融合空间测距、超高速雷电抓拍、星光级夜景增强等特色算法;通过自研芯片和专用人工智能算法,结合数字孪生、天地空多维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输电线路全景监测平台。当前,基于自研的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监拍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输电、变电、配电、基建/安监等领域多场景。

平台工具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将生产中的各类设备、系统、数据等进行深度融合与互联互通。例如,中国移动构建的智能云AI平台整合了多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采集方面,通过与电力企业的智能电表、电力调度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获取了大量实时的电力运行数据,包括电量消耗、电压电流、设备运行状态等。然后,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和建模,建立了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设备故障诊断模型等。设备故障诊断模型能够快速分析设备的异常数据,定位故障原因,并提供相应的维修建议,减少了故障排查和维修的时间。中车慧衍工业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为中车智能化建设提供全链路、全场景的平台支持,为工业生产领域提供一站式云边协同的AI解决方案。具备零代码拖拽连接,快速构建数据智能分析应用;轻量化云边协同,智能应用一键式部署至工业现场;多编程语言、多算法环境支持,自动化封装;标准工业协议,支持外部设备快速接入平台智能化生态等特点。目前,慧衍平台作为中车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平台,已成功在铁路机车、货车、城轨、风力发电、智慧工厂等工业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技术底座的持续夯实,人工智能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未来,有望看到更多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出现,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