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数据被称为“新时代的石油”,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要素。如何让数据像商品一样交易、流通、分配、创造价值?
过去这些数据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中,被闲置或仅在内部使用,“信息孤岛”导致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核心驱动力。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还是精准营销,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
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一个统一、规范、高效的数据大市场,让数据能安全、合规地流动起来,流向最需要、最能发挥其价值的地方,从而驱动经济增长。比如,数据打通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能为传统的金融产业赋能,线上“秒批秒贷”为企业雪中送炭。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解决数据从“资源”到“要素”再到“资产”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数据是谁的?在采访中,相关各方都有一个共识:与其他要素相比,数据极易复制、没有排他性,难以清晰界定所有权。济南的做法就是坚持“三权分置”,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分开,从而实现数据的使用价值和流通。
再比如,数据怎么买卖?即如何建立可信、高效、合规的数据交易市场。济南也探索培育了数据流通服务平台,引入数商等积极构建交易生态,依托应用场景引导创新交易模式。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赚了钱怎么分?数据价值创造来自多个环节(如收集、处理、分析、应用等),如何公平地“分果子”,保证大家都有积极性?以“泉融E贷”产品为例,放贷达到一定规模以上,济南财金数科与工行从息差中分润。探索按调取数据的次数收费、像流量一样包年计费、半卖半送等模式。数据产品有较高的场景依赖性,可能换个场景就毫无价值。定价难也是现实问题,需要先投入,摸着石头过河。而数商用政府的公共数据,济南采用成本法,即保本即可,先鼓励用起来。
让“石油”流动起来,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应用实践,济南正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探索,努力蹚出一条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