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加快由“建设”转向“应用”
  • 新华财经
  • 2024年2月7日 01:22

工联网消息(IItime)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已成为工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近日,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正式开展,提出了未来3年的标识解析体系发展的具体目标。业内人士认为,这代表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发展由建设转向了应用,这将极大地凝聚产业共识,拓展标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并将加快覆盖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

政策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我国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也是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

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从产业规模来看,预计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目前工业互联网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带动投资超1700亿元。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正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纽带和“神经系统”。它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每一个数字对象赋予全球唯一的编码。解析系统依据标识编码对网络地址和相关联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一解析,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为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的供应链全流程管理、追踪溯源、网络精准协同等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随着数实融合“新基建”不断夯实,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介绍,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超过330个,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超40万家,日均解析超1.5亿次,拓展至46个行业。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分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产业应用有多方面影响,能够促进数据互通与共享。因为标识解析体系为工业互联网中的各类设备、产品、零部件等提供唯一的身份识别,使得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可以高效互通与共享,从而打破信息孤岛,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西平对记者表示,本次《行动计划》出台,代表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发展由建设转向了应用。“它将极大地促进产业创新,凝聚产业共识,拓展标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推动标识解析赋能千行百业。”他认为,标识贯通将逐渐覆盖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成为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的有力抓手,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业内:期待行业“样板标杆”发挥引领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关键指标方面,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重点领域方面,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基础支撑方面,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产业生态方面,标识解析关键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明确了侧重行业,提出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在石化、船舶、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应用。

“标识贯通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和产业创新方式,通过标识贯通,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和使用,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应用拓展和服务延伸的空间。”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总经理车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未来的重点将聚焦于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深化应用领域,并致力于实现标识在重点产业链中的全面“贯通”。

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当一家的企业真正地要跨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标识解析的赋能才有会更有意义。因为对机器、产品等“贴码”意味着一次对企业资源的更新迭代,需要花费一定的更新成本、学习成本、管理成本等费用支出。

对此,车涵表示,标识“贯通”深入行业应用的前景虽然非常广阔,但实现这一目标也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业目前正处于从建设期到规模化应用的过渡期和阵痛期,面临商业探索仍待深化、优质应用供给不足、场景创新任重道远等一系列挑战。”车涵认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既要打通企业上下游环节,实现企业生产各环节全场景数据共享和追溯,又要能够与不同行业建立数据对接等,因此需要一批行业“样板标杆”起到引领作用,让数据更好地流动起来,提高协同效率。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