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人形机器人:即将开启低成本广泛应用新时代
  • 工联网
  • 2025年3月24日 18:34

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设想走进现实生活。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办的英伟达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人形机器人距离在制造设施中广泛使用已不到五年时间。

黄仁勋在演讲中不仅展示了英伟达为帮助人形机器人更轻松地在世界中行动而开发的软件工具,还强调这些工具将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当被问及人工智能何时会变得无处不在,黄仁勋给出了明确且令人振奋的回答:当人形机器人真正开始在各个场景中“漫步”时,这将是一个显著标志,而这一天的到来并不遥远,“这并非是一个五年后才会出现的问题,而是一个几年内就能实现的目标”。他认为,制造业将是人形机器人最先得到采用的领域。因为制造业任务明确,机器人可以在受控环境中完成任务,使用场景具体,价值也更容易确定。从经济角度来看,目前租用人形机器人大约10万美元(现汇率约合72.3万元人民币)的费用,已具备相当的合理性。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有望以相对低成本的姿态,大规模进驻制造业,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变革与活力。

我国也早已洞察到人形机器人广阔的发展前景,并积极布局相关政策。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该意见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中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多重优势的推动下正快速前行。政策引领下,浙江、北京、广东等多地因地制宜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产业集群。产业创新层面,人形机器人作为多种先进技术共同驱动的融合创新产品,我国不断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以及得到强化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都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据2024年公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采用“整机集成、关键零部件自研”的路线,快速推进整机产品迭代,在智能化水平、运动控制水平等方面基本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与国外无明显代际差异。并且,在过去5年中,我国内地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全球领先,多达5688件。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指出,我国参与生产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数量居世界首位,占比超过50%;而在参与制造人形机器人的100家上市公司中,我国企业数量占比高达56%。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的持续降低,加之我国政策的大力扶持与产业的蓬勃发展,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低成本广泛应用的愿景并非遥不可及。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人形机器人都将大显身手,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