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电普十载 | 十年织网连山海!电信普服的“中国答卷”
  • 工联网
  • 2025年10月20日 15:15

工联网消息(IItime) 编者按

从2015年首批电信普遍服务建设任务启动,到如今“村村通宽带、乡乡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90%,这十年,有工程师踩着泥泞扛设备的坚守,有村民看着手机对信号满格充满期待,更有数字技术让乡村产业“破圈”的惊喜。

值此电信普遍服务实施十周年之际,工信智媒体(通信世界)特策推出“十年普惠 共赴山海——电信普遍服务十周年纪念专题(2015-2025)”专题。立足通信行业专业视角,梳理政策演进与技术突破的行业脉络,聚焦网络惠民的民生温度,打造电信普服十年的“重要瞬间+卓越成就+深刻思考”。

你能想象吗?十年前,四川凉山“悬崖村”的村民要爬800米绝壁才能与外界通话;如今,他们在家就能用5G直播卖山货,孩子通过互动课堂跟着城市老师学英语。十年前,内蒙古阿尔山边防区的牧民靠对讲机传递信息;如今,千兆光网让他们实时查看牧场数据,远程问诊不再受极寒天气阻隔。

这十年,从“悬崖村”到“边疆哨”,从“深山苗寨”到“海岛渔村”,一场以“信号”为针、“数字”为线的普惠工程,正悄然改变着亿万中国人的生活——这就是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十年(2015-2025)写下的温暖答卷。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不仅记录着我国通信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更诠释着“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从“村村通宽带”到“宽带边疆”,从4G补盲到5G覆盖,电信普遍服务早已超越“通网”的基础需求,成为弥合数字鸿沟、赋能乡村振兴、支撑共同富裕的“数字中国普惠基石”。

从“制度破题”到“战略升级”

织密普惠保障网

电信普遍服务的十年突破,始于一场关键的制度创新。2015年,国务院出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首次以“中央资金引导、地方协调支持、企业主体推进”的模式,破解了农村及偏远地区“建设成本高、收益低、企业不愿干”的市场难题。

image.png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2015-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310亿元,极大调动了基础电信企业的积极性,面向农村和偏远地区低收入群体,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加大优惠力度,推出专属资费优惠减轻用户宽带网络使用负担,为普惠服务注入了“真金白银”的动力。

中国电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00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共建设完成4G基站2.7万个、5G基站4000余个、北斗授时改造1.5万套。中国移动累计投资超165亿元。其中,一至三批投资约73亿元实现了近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四至九批投资92亿元,在偏远农村建设3.46万个4G基站、908个5G基站,在边疆海岛建设0.48万个4G基站、26个5G基站。中国联通累计投资超100亿元,解决了农村及偏远地区约2000万人口的网络连接需求。中国广电从2016年开始参与电信普遍服务工作,依托自身网络资源优势,重点推进农村地区光纤网络延伸,服务范围覆盖内蒙古、湖北、吉林、陕西、甘肃五个省区。2024年参与第十批电信普遍服务5G基站建设,服务范围覆盖内蒙古和新疆的边疆地区。

image.png

中国铁塔全力支撑电信普遍服务网络建设,按照“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的原则,有效减少重复建设,建网速度显著提升,网络部署成本大幅下降。截至2025年6月,中国铁塔在电信普遍服务领域投入超过85亿元,协同电信企业累计新建电信普遍服务站址超6.5万个,实现了“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的目标。

更难得的是,政策始终跟着需求“动态进化”:2015年聚焦“行政村通光纤”,解决“有没有”的问题;2018年转向“4G基站补盲”,让信号覆盖到田间地头;2022年将5G纳入支持范围,推动农村与城市同步迈入“高速时代”;2023年《关于加快“宽带边疆”建设的通知》落地,明确2025年边疆行政村通宽带比例100%,9个沿边省份140个边境县率先实现“信号连哨所、网络通村寨”。

image.png

这种“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建什么”的政策逻辑,让电信普遍服务从“基础工程”升级为“国家战略”,正如《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蓝皮书》所评价:“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电信普遍服务之路,成为全球弥合数字鸿沟的典范。”

从“悬崖架线”到“智能组网”

突破山海阻隔

“在悬崖上布光缆,在冰川上架基站,在海岛建光伏供电塔”,这是电信普遍服务建设者的日常,也是技术创新的“试炼场”。

image.png

《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蓝皮书》里的案例,每一个都透着“攻坚克难”的韧劲:四川省攀枝花市啊喇彝族乡官房村迤坝峨组是只有9户村民的傈僳族聚居区,位于大山深处、信息闭塞,中国移动克服建设困难,历时三个月,于2025年1月为当地成功开通宽带网络;为了给“悬崖村”通网,中国电信工作人员肩扛设备攀爬绝壁,连续奋战数月打通“信息天路”;面对阿尔山-45℃的极寒,中国联通用“光-微波-卫星”混合组网技术,让信号穿越林海雪原;在海南三沙,中国铁塔创新“共享铁塔+光伏供电”模式,实现“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

image.png

技术选择的“前瞻性”更让我国实现“弯道超车”。当国际上多数国家还在升级铜缆时,我国果断推行“光进铜退”,直接用光纤构建农村宽带网络——这一决策不仅避免了重复投资,更让农村地区与城市同步迈入“千兆时代”。

《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蓝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行政村光纤平均速率超120Mbps,5G平均速率稳定在200Mbps以上,农村百兆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96.5%,远超同期全球农村平均水平。从4G基站北斗授时改造到5G赋能智慧农业,技术始终是“让信号穿透山海”的核心力量。

从“通信号”到“优生活”

数字红利暖万家

电信普遍服务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建了多少基站”,而是“改变了多少生活”。十年间,“网络”从抽象的技术名词,变成了农村教育的“新课堂”、基层医疗的“新通道”、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这一点在《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蓝皮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image.png

在教育领域,云南怒江实现“万兆骨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西藏贡嘎县的“智能白板”让牧区孩子有了沉浸式课堂,全国农村在线教育用户达7517万人,“城乡教育无差别”不再是梦想;在医疗领域,甘肃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医疗信息系统,河南汝阳县的“远程诊疗”让村民“足不出村看专家”,远程医疗已覆盖所有市县,有效缓解了“看病难”;在产业领域,云南普洱智慧茶园靠5G年省1200万元人工成本,湖南沙洲村以“红色文旅+直播电商”带动村民人均收入超1.2万元——《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5年的353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5万亿元,“手机变新农具、直播变新农活”的变革,正让越来越多农村家庭靠数字经济增收。

image.png

正如《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蓝皮书》所期许,新十年的电信普遍服务,将不再只追求“通网”,更要聚焦“用好网”——让5G、千兆光网、AI等技术深度融入农业生产、乡村治理、民生服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兴边富民、共同富裕提供更强支撑。未来,当数字阳光照亮更多深山、海岛、边疆,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数字山海”中共享发展成果,这便是电信普遍服务最美的未来图景。

编 辑:刘艳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