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启动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 工联网
  • 2025年5月12日 16:13

工联网消息(IItime) 2025年5月9日,财政部办公厅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5〕20号),正式启动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本次试点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模式创新等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突破“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转型瓶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升级。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产业链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此次试点工作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通过城市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路径,力争在2025年实现34个左右试点城市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试点强调“实效导向”,要求地方政府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围绕研发、生产、供应链等核心环节推动深度改造,提升企业在创新、市场、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供需双向发力,强化专业服务。试点城市需重点遴选和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开发行业属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的“小快轻准”解决方案。鼓励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研发设计、智能分拣、能耗管理等场景中的应用,推动中小企业从“单点改造”向“全链条协同”跃升。

探索新模式,释放转型潜力。支持“链式转型”与“集群园区转型”等创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改造,形成“以大带小”的生态效应。同时,试点城市需在数据要素流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行业标杆案例。

强化要素保障,构建长效机制。地方政府需加强政策协同,优化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配置。中央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商能力提升及转型生态建设,严禁“新瓶装旧酒”式包装项目或套补骗补行为,确保资金精准落地。

2025年试点覆盖3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含直辖市所辖区县),优先选择制造业基础扎实、中小企业集聚度高的区域。试点实施期为两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应改尽改”​:各细分行业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比例需达90%,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全部达标。 ​规下企业“愿改尽改”​:通过样板示范和政策激励,推动规下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

试点城市需在计算机和通信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制造业重点领域中选择1-2个细分行业。所选行业需具备产值规模大、改造潜力深、效益提升明显的特点,避免资源分散。例如,广东省可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浙江省可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展开布局。

省级部门需建立“实践-总结-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定期梳理试点成效与问题。试点城市需打造转型样板,通过“看样学样”带动同行业企业跟进,并形成面向细分行业的标准化转型方案。

中央财政资金将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试点,重点用于企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商能力提升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地方政府需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严禁重复申请中央财政补助。同时,两部门将加强绩效管理,对试点成效显著的城市予以后续政策倾斜。

​此次试点是继2023年首批试点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有望形成“城市带动行业、行业带动企业”的良性循环,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中小企业将加速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 辑:程琳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