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冯飞: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 《新型工业化》
  • 2024年11月1日 08:20

工联网消息(IItime)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3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明确要求。海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全省上下共识,以“六个着力”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一、聚焦三个未来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海南虽然不是资源大省,但所拥有的资源都很有特色,尤其是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这“三度”优势是全国独有的。海南充分利用这“三度”优势,积极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赋能。

利用气候温度优势大力发展南繁育种产业,努力“向种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海南地处热带,气温高、光照足,适合发展育种、生物制造等产业。目前,集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种业创新企业达2800余家,2023年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中超70%都经过南繁培育。新征程上,海南将加快建设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大力发展种源、种业、种市等育种产业,助力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

利用海洋深度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努力“向海图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海南姓“海”,受权管辖海洋面积全国最大,且全国绝大部分深海都在海南,发展深海科技和海洋产业优势明显,在建设海洋强国中具有特殊地位。目前,海南已聚集海洋产业类企业约1000家,一批重大深海装备在海南落地和运行,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超过1/3。海南将积极发展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深远海养殖、海洋医药等新兴海洋产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用地理纬度优势加快发展航天产业,努力“向天图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海南靠近赤道,四面环海,运输便利,航天发射成本低,安全性好,特别适合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目前,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二号发射工位已竣工,即将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新征程上,海南将加快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确保商业航天发射场如期首发并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同时,将按照“以场带产”的思路大力发展火箭、卫星、数据产业链和“航天+”产业,为航天强国贡献海南力量。

二、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提升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考察海南时指出,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作出更大成绩。海南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将海南的比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绿色低碳上,努力“向绿图强”,积极打造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目前,海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已经达到79.17%,实际发电量达到70.42%,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75%,届时在海南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将拥有极低的“碳足迹”。这充分体现了海南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的坚定决心与积极成效,更为发展低碳环保工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特别是在欧盟试行碳边境调节机制、计划在2025年之后正式征收“碳关税”的背景下,海南制造业企业面临着重要机遇。海南将利用几年的宝贵过渡期,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光伏、海上风电,安全发展核电,有序发展气电,因地制宜布局储能设施,持续提升清洁能源装机率和发电量,着力改善工业用能结构,努力将产品“碳足迹”做到全国乃至全球最低。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3年以来海南平均每卖出2辆新车中,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跃居全国第一,保有量占比全国第二,并在全国率先宣布到2030年全岛全面停售燃油车;2020年以来全省连续三年新增和更换公交车100%为新能源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从2019年的61.1%提升至88.3%;新增和更换出租汽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超95%;连续6年成功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谋划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项目,围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确立以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产业引进、全面开放为“四梁”,以“研、设、造、展、销、游、赛、会”为“八柱”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加大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使用面积占新建建筑比重70%、居全国第二。支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加大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的生产制造和推广使用。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推广应用先进低碳技术设备,加快工业品消费品碳排放、碳足迹认证标准和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高效低碳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争当“双碳”工作和“两山”转化优等生。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2023年全省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为48%,较2018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启动运行博鳌东屿岛近零碳示范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96%,得到了德国能源署零碳运营区域认证。高水平建设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和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深化蓝碳标准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首单蓝碳交易落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出台具有海南特色、陆海统筹的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省级地标,实现核算规范化、参数本地化。开展全省流域上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评估,探索建设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促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

以更大力度支持生态产业发展。通过健全绿色金融政策制度、推动发行绿色债券、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探索建设碳市场、积极支持绿色企业挂牌上市等举措,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省绿色贷款同比增长46.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累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碳减排重点领域97个项目发放贷款63.5亿元,带动碳减排量约130.3万吨;累计发放“碳中和贷”“门票收益权质押贷”“生态旅游贷”“林权抵押普惠贷”等绿色信贷创新产品合计超10亿元。

三、用好自贸港开放政策,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海南依托自由贸易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优势,积极对接数字经济国际高标准规则,陆续出台智慧海南总体方案、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全力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先行省和国内国际数据要素双循环的交汇点,努力“向数图强”。

加快数字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海南统筹谋划通信资源、算力资源、数据资源等基础要素供给,实施算力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数据流通交易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等具体举措,夯实数据要素流动基础。加快5G和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5G网络、千兆光纤网络通达率均达到100%,同时实现环岛旅游公路5G信号覆盖100%,城乡一体化的5G、千兆光纤“双千兆”网络基本形成。“海南-香港”国际海缆已建成商用,“东南亚-海南-香港”国际海缆正在有序建设。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UDC)数据舱于陵水成功下水。获工信部批准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建设全业务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在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创新发展数字产业。数字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海南以“产城融合”模式集中打造了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陵水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其中海南生态软件园和海口复兴城两个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培育电子信息制造、游戏、区块链、智能物联等若干细分产业集群,形成游戏动漫产业闭环生态圈,2023年海南获批上市国产网络游戏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0.1%;建成全省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推动完成海口区块链综合试点,引导推进区块链商业化应用;积极培育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打造海口数字科技创新平台,引入科大讯飞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围绕环岛旅游公路和海口、三亚、儋州、文昌、琼海5个市县打造车联网“1+5”规模化示范点。

有序推进产业数字化。以数字技术为产业赋能,是进一步增添产业活力的有效方式。海南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支撑农业、种业、海洋、航天等重点产业发展上利用数据实现了多产业协同,推动金盘科技、澳斯卡粮油等重点企业实施数字化工厂建设,形成一批国家和本省互联网应用优秀案例。推进全省医药、汽车、食品等领域制造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海口市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大力推进5G应用试点示范,累计打造超过100个具有海南特色的5G试点应用项目,其中多个项目在“绽放杯”全国5G应用大赛中获奖。

四、着眼做强产业文章,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海南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加工增值30%免关税、“两个15%”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势,突出“产业集群化”和“链条式培育发展”,强化“链主”的带动作用,发挥重点产业园区的集聚作用,加快推动重要产业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的开放式、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形成龙头链主带动、园区平台支撑、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打造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围绕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中游油气加工及综合利用、下游高端新材料生产应用一体化构建综合产业集群。目前,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实现了海南乙烯工业“零”的突破;东方石化20万吨丙烯腈、逸盛石化二期等一批石化新材料项目陆续投产;初步构建了以海南炼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以中海化学为龙头的天然气化工产业,以东方石化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在洋浦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已形成“炼油-芳烃-聚酯”产业链,正在壮大“炼油-烯烃-精细化工”产业链。在东方积极打造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新材料基地,已初步构建起“天然气-甲醇/尿素”产业。2023年,海南石化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产值达1371亿元,同比增长23.4%。

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是培育创新型、外向型高端化学药品制剂链主,积极培育现代中药链主、医疗器械链主、细胞培养基生物制造链主,引进和培育一批特色研发企业,形成医药生产、医养结合、医疗旅游、特许经营的发展模式。目前,海口、三亚、博鳌等地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齐鲁制药、海灵制药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海口药谷”并持续扩大产能,海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有国内独一无二的先行先试医疗政策,目前已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设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使用,有超过400种的国际创新特许药械在乐城实现“中国首用”。同时,“乐城研用+海口生产”首单路径正式打通,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一类创新药“先诺欣”获工信部产业链协同攻关资金支持,全球首创抗癌新药“曲拉西利”获批上市,重点医药企业出口额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速。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产值280.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加值增长10.5%,排名全国前列。

加快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是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围绕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以及飞机、游艇修造产业等持续发力。目前,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正加速建设,三一、中联、湘科等首批项目已顺利开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全球首台7MW级抗台风漂浮式风机、全球最大风轮直径(292米)叶片下线,并积极探索海上风电装备与制氢、储能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依托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油服装备产业基地,贝克休斯等外资油服装备企业先后落地。飞机、游艇修造产业开局起步,保税维修和再制造实现境外飞机、电子设备等多个首单业务,空港保税维修进出口值超120亿元。2023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7.6%,增加值同比增长18.6%。

五、强化科技引领,着力打造支撑产业不断升级的科技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是简单的产业承接,而是打造科技创新体系。海南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在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双高地”建设上全面发力。

聚焦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攻关。积极争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着力打造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和产业创新联盟等多层级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崖州湾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走在全国同批次前列,加快建设深海和航天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生物育种、深海探测、卫星大数据应用、健康老龄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获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贡献海南力量。在全国率先建立科技经费跨境支付白名单机制,深入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三年行动,合作区域覆盖53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活跃度持续攀升。创新氛围持续向好,全省R&D经费投入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列。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战方案,着力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建立新型资源配置制度,形成“大平台+大投入+大项目+大团队”核心技术攻关组织体系,提升海南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链主企业、高校院所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创新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幅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加强创新供给和应用场景衔接,推行项目“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创新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转化机制,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扩面提质,探索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完善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全省科技项目“一张网”,建设科研诚信系统。

六、聚焦激发企业活力,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把企业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海南精准把握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真解决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全力以赴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确保营商环境改善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与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新愿望相适应。

完善营商环境建设体系。抓改革方案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的同时,海南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协同,把机构设置更科学、职能配置更优化、体制机制更完善、运行管理更高效的组织体系建设当作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在2022年底成立省级营商环境建设厅、并设立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任双组长的省委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基础上,2023年市县层面营商环境部门相继建立,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建设等工作,建立健全“赛马打擂”“病例问诊”“揭榜挂帅”等机制,并结合国家有关部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了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评价体系,实现工作对象、工作力量和工作效能的整体性提升。

以制度集成创新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聚焦企业和群众关注的营商环境关键领域和突出问题,针对小颗粒度改革创新事项打造营商环境典型和标杆,加快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滚动发布16批140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案例和4批37个营商环境示范案例,充分发挥制度集成创新改革的乘数效应,形成“领跑者”示范带动、“跟跑者”踊跃赶超的浓厚氛围。以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推动工作体系重构、流程再造、机制重塑,结合信用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探索推进“机器管规划”“机器管招投标”和“土地超市”制度,持续深化政务服务“零跑动”、承诺即入制、准入即准营、极简审批等标志性改革项目,精准有力解决企业融资、用地、政策兑现等“老大难”问题。

持续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有诺必践”服务体系。围绕“有求必应”,完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上线“一站式政策查询解读平台”,持续开展“推动规上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我陪企业走流程”等活动,擦亮“自贸港请您来投诉”和“自贸港为您来服务”两个品牌。围绕“无事不扰”,构建涉企检查和调研等活动统筹监测机制。围绕“有诺必践”,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制定海南省政务诚信评价工作方案,对厅局和市县政府开展政务诚信评价,推动政府“有诺必践”。

编 辑:程琳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