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产业 >> 正文
什么是新能源行业当下最核心的矛盾?
  • 第一财经
  • 2025年1月7日 11:23

工联网消息(IItime) 近期,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能源行情也因此突然爆发。但就像过去三年中新能源历次出现的利好一样,新能源行情短暂冲高后再次回落。从2021年11月中证新能指数触顶至今,中证新能指数最大跌幅超2/3,连续跌了两年半,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被埋的投资者无数。

为何新能源总是在利好消息后冲高回落,困境下的新能源产业又何时才能反转?从产业端来看,新能源又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也是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最核心矛盾——产能过剩。新能源的行情在2021年11月见顶后,行业持续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供给的严重过剩导致了全产业链激烈的价格战。因此,每当新能源行业供给过剩缓解的预期出现时,都能刺激一波新能源行情的上涨。但又由于供给出清之路的漫长和反复,使得新能源的行情难以持续。

以最典型的光伏行业为例,市场对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中性预期或在400-450GW期间,即便是较为乐观预期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也仅为500GW左右。但以产能看,光伏全产业链产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1000GW的水平,远远超过市场所需。产能的绝对过剩下,是业内不止的价格战。例如上游的硅料环节,截至5月的第一周,P型硅料已经跌破4万元/吨的价格,相比于2月春节期间的价格跌幅已经超过了1/3,相比于2022年11月末最高超过30万元/吨的价格,硅料价格的跌幅已经超过了85%。这种水平的价格下,不仅跌破市场上几乎全部企业的生产成本(即可变成本+折旧),更是跌破了绝大多数硅料企业的现金成本。

无序的价格战不仅使得行业内企业陷入“生产即亏损”的窘境,更是使得企业面临巨额的减值。生产上的亏损加上计提的减值准备的上市新能源企业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财报普遍暴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原料端价格的下行,这种暴雷在2024年二季度的财报中可能仍会继续。与光伏类似,锂电产业链中上游的锂矿开采和冶炼等环节,同样面临类似问题。

可以说,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解决,新能源在二级市场的行情就难以得到持续地提振。过剩的产能出清了,行业无序的价格战停止了,也就是新能源在资本市场上行情再次启动的前夜。

第二,技术迭代的问题。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想要形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离不开综合成本的下降,这就需要行业不断地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光伏发电需要不断地提升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风电需要不断改进叶片、风机等环节的尺寸、材料以提升风能的转化效率,锂电需要不断地试验新的化学材料提升其能量密度、电池安全性等。

仍然以光伏为例,可以说光伏的发展史就是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提升的技术发展史。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行业不仅需要不断地投入研发资金,更会使得落后的技术产能成为企业在投入新技术时的沉重包袱。对于光伏产业而言,当前PERC、TOPCon、HJT、XBC等各种技术路线并存于市场,从2018年开始占市场主流的PERC逐渐被其它的技术路线所替代,PERC时代的行业龙头也因此在技术的更新换代中被市场抛弃。截至2023年末,TOPCon电池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2024年更是有可能达到70%。正是由于这种技术的迭代,PERC时代的龙头隆基绿能在这一轮的技术洗牌中,二级市场的跌幅也尤其惨烈。

对于新能源行业整体而言,技术的迭代是好事,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但对行业内部的玩家而言,技术的迭代却会产生好坏不同的影响。也会对整个产业链利润的分配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三,随时可能面临的外部经贸风险。在新能源行业,中国相对于全球的优势十分突出,技术优势、产能优势、市场优势等各方面全面领先。例如,在锂电池产业需求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领域中,全球前十大制造商中有六家来自中国,且过去几年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在光伏产业中,中国光伏全产业链产能占全球比重超过80%,在硅料、硅片、组件、电池等产业链主要环节上的产能甚至已经超过了90%。

不过也正是这种全球领先的技术、产能和市场优势,使得国内新能源产业面临极大的外部经贸摩擦。近期有外媒称美国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对国内新能源车、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关税制裁,同时欧盟地区也在不断发起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各种调查,无一不证明新能源面临的出口风险。

对于国内的新能源产业而言,欧、美两大市场不仅占比巨大,相比国内更是利润更高的市场地区。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说,正是众多新能源企业在国外赚到了更高的利润,支持了这些企业在国内研发的投入和持续的价格战。

这种随时可能面临的经贸摩擦,使得行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大。一旦制裁措施落地,行业的洗牌必然更加剧烈,市场份额的减少、利润的下滑、国际竞争对手的增加等,都会使得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盈利下行甚至亏损风险。

第四,全球双碳目标进程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新能源需求降速的可能。全球双碳目标的制定是发展新能源最重要的推动力,但是受到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影响,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危机,以及因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双碳的战略。如欧盟地区重启火电厂、计划推迟燃油车退出时间,中国“十四五”碳排放强度目标难以达成等。这些双碳目标实施过程中战略的调整,以及由于能源安全带来的战略调整,都影响了新能源发展的进程,可能带来新能源需求的降速。

总结一下:

第一,新能源行业当下最核心的矛盾是“供给过剩”,因此只要有抑制产能的政策或产能出清的消息,都会引起新能源行情的躁动,但产能出清之路漫长,短暂的政策又会导致新能源行情的难以持续。

第二,除了产能过剩的矛盾之外,外部经贸环境的不确定使得新能源行业面临着被欧美双反制裁的威胁,国外市场是国内新能源企业的高利润重要来源,一旦被制裁,企业盈利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第三,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速度快,虽然技术升级带来相对传统能源的优势,但对当下的市场头部企业来说,反而面临技术迭代中被淘汰的风险。因此头部玩家的不确定性更大,也压制了其资本市场的表现。

最后,从2018年开始的全球双碳趋势,进度并不及预期。包括中国、欧盟、美国等众多地区在碳排放强度的控制方面都不及预期,很多国家也都重启了传统能源的投资和建设,这也可能导致新能源技术发展和投资强度的进一步降速。

虽然新能源已经跌了三年多,市场也定价了众多利空因素,新能源也确实在历史大底的位置。长期而言,新能源的前景仍然无限可期,但这些利空因素的压制仍是现实的困境,新能源行情的反转可能仍旧需要一点耐心。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