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数十家,每家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色,彼此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平台之间没有完全的可比性。企业在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时,该从哪些方面,根据哪些条件来做选择呢?
本人给出一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按场景
工业互联网的作用,无非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减存、绿色、低碳”中的一项或多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在市场、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环节上,针对设备、人力、能源、材料、产业链等运营领域,希望在哪些具体场景上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然后去匹配平台服务商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核心理念是不求大,并不是名气大的平台就一定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按行业
如果计划中的场景需求对工业领域知识、工业机理的依赖程度高,那在这些场景上,就需要引入那些具有相应行业特色,行业大数据分析能力、行业知识库能力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核心理念是要懂行业,领域知识、Know-how,平台要有多年工业经验的“老师傅”操刀,跟这类平台合作,本身就是经验和知识的导入过程。
第三,选形态
选便利的SaaS,和开放的PaaS,以及行业低代码开发。尽量远离没有网络性质的本地化应用。行业低代码开发包括配置式交付实施,对高级开发能力要求较低,属于高生产率定制开发方式; 开放PaaS,对高级开发能力要求较高,属于高控制力定制开发方式。
核心理念是要用面向未来的新的网络化云技术,而不是再搞信息化软件。
第四,选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本身是云计算服务的一个子类,无论是端侧连接、边缘计算、数据接入、云端大数据处理、应用侧的SaaS还是PaaS,所面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需求,都是云计算已经解决了十多年的问题,大规模运营经验越丰富,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的信心越高。
核心理念是不仅要看工业服务层的能力水平,还是看云计算IT层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