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能源电力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是支撑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党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精神,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数智赋能,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在公司系统落实落地,为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作出国网贡献。
一、新时代能源电力工业优化升级,有力支撑了新型工业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电力行业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电力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障了新型工业化电力需求。2013-2023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12.5亿千瓦增长到29.2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由5.3万亿千瓦时提高到9.2万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由3.9万亿千瓦时增长到6.0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8%。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由0.5万亿千瓦时增长到1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9%,超过工业用电年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整车制造近5年用电量年均增长86.9%、34.0%。
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为新能源产业跃升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和丰富应用场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即“新三样”)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2013-2023年,我国“新三样”产品产量分别增长约546倍、27倍、20倍。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近30%。新能源产业综合竞争优势持续提升,日益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
促进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系统,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17.56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55%。与2013年相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增长6倍和47倍,全国新增发电量一半以上由可再生能源贡献。电能替代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2013年的21.4%提高到目前的28.1%。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过去十年我国供电煤耗下降5.9%,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推动了电力产业链加快向高端迈进。建立了重大技术研发、重大装备研制、重大工程示范、科技创新平台“四位一体”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电力产业链不断向高端攀升。国家电网坚持以需求为引领、应用为导向、工程为依托,高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实施“大兵团”联合作战,在全球率先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自主研制21大类、百余项首台首套特高压重要设备,大量采用新设计、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建立全套技术标准体系并通过工程检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电力关键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整机级、系统级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接近100%,并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工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大国重器”使命责任,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新型工业化落实落地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国重器,国家电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不折不扣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彰显大国重器、强国基石的责任担当。
(一)坚持把创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国家电网立足锻造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创新体系、深化科研改革,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一地一链”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立国家电网科技领导小组和科技咨询委员会,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十三五”累计研发经费投入1398亿元,“十四五”计划研发投入超过1800亿元。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加强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动从源头和底层解决问题,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聚焦系统运行控制、源网协同发展、装备性能提升、材料器件支撑等领域,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了特高压直流安全防御关键技术,研发世界首套完全可控换相技术换流阀,特高压分接开关、套管以及4500伏IGBT等核心零部件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能源电力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创新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创新格局。与怀柔实验室、合肥实验室开展协同创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组建联合研究机构,与南方电网、航天科工等共建新型储能、量子精密测量等创新联合体,凝聚产学研合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运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链优势,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完善政策支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加快技术向标准转化,建立健全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推进中外标准互认,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了首个由我国主导的系统委员会,累计主导立项国际标准超过250项。加快国产设备、国产芯片等应用,加大首台(套)示范应用力度,推动攻关成果规模化应用和迭代升级。
(二)坚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电网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国家电网的基本职责。面对能源电力结构优化调整、新型用能方式不断涌现、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国家电网坚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电网发展全环节、各领域,制定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承载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加快特高压和主网架建设。坚强网架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累计建成投运 “21交16直”37项特高压工程,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有力促进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紧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做好电网发展规划、前期建设和要素保障,打造分层分区、结构清晰、安全可控、灵活高效、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坚强主网架。
提升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配电网覆盖城乡区域、连接千家万户,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制定实施加快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方案,优化电网补短板专项规划,2024-2027年投资超过3600亿元,重点消除县域电网薄弱、单辐射多级串供、单线单变站等结构性问题,解决老旧小区、城中村、“煤改电”等民生供电保障薄弱环节,推动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边远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和电力普遍服务水平。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造,满足电动汽车快速发展需要。
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针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罕见转多发”“极端转常态”态势,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制定实施电网防灾抗灾专项规划,2024-2027年投资超过600亿元,规划实施防雨雪冰冻、防台风强风、防山洪内涝、防森林草原火灾改造提升等重点工程,解决电网脆弱性问题。差异化提升灾害易发区域电网设防标准,落实防汛防台、抗冰防舞等各项措施,提升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三)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强调做强绿色制造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应对能源需求压力、供给制约、低碳转型挑战,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国家电网深刻认识以新能源为主体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特征,以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服务新能源开发利用。制定实施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举全网之力服务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建设,三批大基地项目累计并网超过8600万千瓦。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服务分布式光伏就近接入、就地利用。截至2024年10月底,经营区风电新能源装机10.4亿千瓦,利用率96.5%。
多措并举提升系统调节能力。配合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增煤电灵活性改造完成3亿千瓦。当好抽水蓄能建设运营的主力军,在运在建抽蓄装机超过9400万千瓦。支持调峰气电建设和储能规模化应用,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700万千瓦。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适应经济社会清洁化、低碳化发展趋势,聚焦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稳妥有序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大力促进绿色能源消费,加大对绿电、水电和常规新能源交易支持力度,通过省间省内两级市场满足绿电需求,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十四五”以来,绿电交易累计完成2169亿千瓦时,绿证交易1.49亿张。
(四)坚持产业转型升级这个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需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添活力;另一方面,需要培育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国家电网坚持新老并举,聚焦主责主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动电网转型升级。通过技术迭代、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等,巩固提升发展优势,推动电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落实“两新”部署,聚焦本质安全、绿色转型等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2024-2027年投资超过1万亿元。落实“两重”部署,聚焦铁路电气化改造、省间电力互济联网工程等,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打造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构建行业级供应链管理平台,带动1500余家供应商的3600余条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设备质量和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瞄准产业链高端,系统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等5类16项重点业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主控、通信、传感等290余款芯片产品,“国网芯”累计销售超40亿颗,海外累计出货超4亿颗。开展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模块封装测试,形成1200伏至4500伏自主研制的IGBT系列化产品。搭建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建成“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服务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建成能源行业规模最大的电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网,北斗基站超4000座,有效支撑输电无人机自主巡检30余万次。聚焦量子精密测量、算力网络、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履行现代产业链链长责任,围绕高端输变电、配用电、智能运检和电力调度4个支链,组织实施强链补链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突破产业链重点环节瓶颈难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发起成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整合调动产业链创新资源要素,全链协同、全链合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核心装备的加快突破,培育壮大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圈。
(五)坚持写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提升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国家电网坚持把数字化作为推进电网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央企首个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纲要,发布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发挥数据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建成北京、上海、陕西三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实现核心业务数据统一接入、汇集、存储,服务器超过1.2万台,存储容量近130PB。构建分布广泛、快速反应的智慧物联体系,接入各类边缘设备、感知设备及智能电表6亿余台(套),支撑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在线监测和实时感知。突出抓好业务、数据、技术中台建设,实现全公司共性业务内容、基础数据资源和公共技术服务的高水平共建共享、协同贯通。构建全场景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总体策略,划分互联网、管理信息、生产控制三个大区,保障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平稳运行。
深化业务数字化转型。打造“电网一张图”,实现在数字空间对电网全环节的分析,实时感知、精准反映电网状态。打造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推动能量管理、现货市场、新能源预测和调度管理四大系统协同运转,促进发用电平衡与资源统筹优化。建成企业级气象数据服务中心,汇聚公共气象数据和电力专业气象数据,有力支撑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保供和应急处置。搭建“网上国网”平台,推行线上办电、交费、查询等9大类177项服务,实现服务一个入口、业务一网通办。
推进新技术规模应用。规划布局“人工智能+”,构建电力行业大模型,探索在营销、设备、物资等领域试点应用。推广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配置2.5万台无人机,每年巡检杆塔超过420万基,借助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判别巡检图像缺陷,年均识别图像近1亿张,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建设新型负荷管理系统,采用边缘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接入监测高压用户430万户,最大监测负荷规模8.3亿千瓦,实现负荷资源精细化管理。深挖电力大数据“富矿”价值,广泛开展电力看经济、看环保、看消费、看市场主体等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作出重要部署,构筑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电网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要求,深刻把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肩负的重要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服务国家、增强战略支撑能力为导向,以面向市场、塑造独特竞争优势为着力点,一体推进功能使命性改革和体制机制性改革,实现“内在优”和“外在强”的有机统一。紧密对接新型工业化、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持续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全力服务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更好实现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更好发挥“三个作用”。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深入实施2030重大攻关任务布局和科技攻关登高行动计划2024专项,进一步完善科研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当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维护安全的压舱石。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聚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能源转型。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作出国家电网贡献。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扎实推进9项专项行动,争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积极服务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发展,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积极推动电力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证交易等市场协同发展,促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聚焦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深入推进组织形态变革,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的电网业务管理体系。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完善规划管理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电网规划向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延伸拓展。健全电网稳定管理和调度运行管理体系,优化特高压和抽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强化资源统筹和要素配置,提高电网发展质效。建设卓越供电服务体系,优化完善供电服务业务、技术、组织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