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创造性提出的科学概念,对待新质生产力,既不能囿于旧的思维惯性滞后于形势变化,也不能一哄而上流于泡沫化和盲目蛮干。只有在历史与逻辑、国内与国际、现实与学理的贯通中更加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特征,才能更加深刻理解这一新的“术语革命”,凝聚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自觉和社会共识。
把握“新”和“质”
从语义学的角度讲,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新”和“质”这两个字。新质生产力的“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新质生产力的“质”,包括质态、质量、质效。“新”是动力、是源泉,“质”是本体、是结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是辩证的、互洽的,其内在关系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以新促质,二是以质领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前提在“新”,根本在“质”,目的是“生产力”。
所谓“新”,是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的一般意义的生产力,而是由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既有着技术和业态模式意义的创新,也有着管理和制度意义的创新,是以新的技术应用、新的生产要素、新的要素组合等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
首先,运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与之前的生产力样态相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支持。如果说以蒸汽磨取代手推磨、以电子技术取代电力技术、以信息技术取代电子技术是划时代的、颠覆性的,那么,今天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所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来说同样是划时代的、颠覆性的。
其次,增添了新的生产要素。回顾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在农业社会,形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在工业社会,形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进一步扩展为土地、劳动、资本等。在信息化社会,生产要素又进一步增加了数据等要素,要素的范围再次扩大,要素的类型更加多元。
最后,形成了新的要素组合。某一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其生产要素的多寡,也取决于在一定技术和制度条件下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技术既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也是对其他要素的组合具有催化作用的复合要素,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土地、资本等重新组合并产生“1+1>2”的效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说,就是要在给定要素供给的基础上,依靠要素组织、技术等变革来提高要素组合效率,并以此形成产品或服务的产出增量。以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产主体,更加注重平台建设和生态构建,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的生产和创新生态系统,使得生产主体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连接和协同。建立在数据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工业互联网导致企业生产流程发生改变,生产的智能化、供应链的柔性化以及研发的协同性不断增强,平台经济成为改变企业生产以及供求对接方式的新型业态。
所谓“质”,是指新质生产力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基础上,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形成了生产力的新质态,从而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和更高水平的先进生产力迈进。
从人的劳动看,由体力劳动为主向脑力劳动为主转变。劳动者是整个生产力发展中最革命的因素。传统劳动力主要是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则是进行复杂劳动、具有高级技能和快速知识迭代能力、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驾驭现代先进设备的新型人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迅速调整、创新和应对挑战,其视野、知识、能力、本领得到极大拓展和提升,劳动者的能力发生质变,呈现新质化劳动技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劳动者的定义。
从劳动资料看,由一般机器为主向智能机器为主转变。“劳动资料是人们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核心是劳动工具。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传感器、自动装配线、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等成为新型劳动资料,智能技术可以进行计算、识别、决策等信息处理活动,在“无人车间”或“无人工厂”中由机器自动完成生产过程,既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又能把人从机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新质生产力中的强大算法展现出劳动工具的智能化水平,计算机的算法越强,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越高。
从劳动对象看,由有限的物质实体为主向无限的新型对象为主转变。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碳纳米材料、仿生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新材料,以及大量可无限循环利用的信息和数据。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可以克服传统能源和材料储量不足、不可再生、环境破坏严重的缺点,有效减轻环境负担,并在开发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激发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信息和数据资源越使用、价值越大,且不会受到时空限制,经过有效搜集、整理、分析、挖掘和处理后,可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效应。
概括起来说,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是在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摆脱了高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和高碳排放的传统经济增长范式,以新一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和先进制造、生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作为新的增长引擎的生产力,是能够深刻塑造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生产力。
透视新特征新趋向
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二者有着发展脉络的内在联系,但更有着质的意义的内在差异。综合考察实践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含量、要素配置、融合程度、生态效益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趋向。
发展理念新。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其本质上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原则和灵魂。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贯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
技术含量高。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性破坏的必然产物,其根本驱动力就是科技创新,天然就带有高技术含量、高创新优势的基因和特征,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生产力。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处于重要突破关口,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干细胞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等技术创新更加密集,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新材料等重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科学与技术之间、技术与技术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多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层出不穷,新兴技术将对世界产生颠覆性影响。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内在要求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围绕具有先发优势的潜在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推动一大批先进和前沿技术尽快涌现、不断产业化并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深度融合发展。其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是与各种产业结合最为紧密、在新质生产力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新技术。
要素配置优。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科技、金融、人才、数据、信息等一系列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素组合方式发生积极变化,要素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带动产出效益、生产水平和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实现质的跃升。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等高端要素与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相协同、相匹配,并且尽可能扩大资源要素的协同范围,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要素配置范围,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融合程度深。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下,不同技术、不同要素、不同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首先,产业融合日益成为现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会打破传统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使得产业边界日益模糊甚至消失,推动不同领域交叉融合并发展出新的产业形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源泉。比如,通过技术渗透、产业联动、链条延伸、内部重组等途径,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产业交叉融合和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催生众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增量空间。其次,协同聚合日益成为常态。在数字经济时代,“巨平台+海量小前端”成为新型分工形态的全新载体与重要依托。聚合模式作为“平台的平台”,在实现生产方式社会化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对超级平台而言,平台企业的进驻能够为其增加消费场景、补充用户数据,完善业务生态;对平台企业而言,超级平台能够为其导入流量并提供品牌、资金、技术等支持,进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后,新技术新应用深度嵌入新产业新业态。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正在嵌入各行各业,打破了原有行业的边界,不同行业之间通过业务交叉、数据联通、运营协同等形成新的产业融合机制和社会协同平台,由此产生数字生态中的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而成的新的基本经济单元,有助于推进资源整合、激发创造活力,实现系统集成、资源互联共享。
生态效益好。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是兼顾发展与保护、重视生态平衡的绿色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经济效益,也更注重生态效益、生态属性。其通过运用数据、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生产要素,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普及,促进社会生产绿色化、低碳化。新质生产力由掌握绿色技术、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劳动者,清洁生产的机器化体系等劳动资料,绿色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作为构成要素,是绿色理念得到普及、生态价值充分实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更加注重系统发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有利于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走上要素投入少、配置效率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压力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