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新春伊始,作为数字湖北建设的国家队,湖北电信充分发挥开放生态平台作用,以“5G+云+AI+应用”和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人工智能、6G、北斗、量子等领域,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开放、协同、包容的数字产业生态圈,让龙头企业顶天立地,让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挺起支点产业发展的“硬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形态,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乘“数”而上,紧抓人工智能“关键变量”,为经济社会发展赋力、赋能、赋智,让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星辰大海,创新涌动。2024年的中国经济年报显示,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加快积蓄的新动能新优势,为深入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提供了生动素材。
数字产业化,释放新动能。数字经济是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不仅是经济竞争、科技创新和制度变革的主战场,更是经济增长得快变量、未来经济的增长极。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我们要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湖北搭乘“5G+工业互联网”快车,加速实数融合,数字经济规模连续6年全国第八、中部第一。北京市出政策、设基金、优服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400家、智能算力供给超过2.2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澎湃,正助推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
产业数字化,拓展新场景。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的关键路径,更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各地要针对地方特色和各自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走进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小米手机智能工厂,看到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各种自动化设备精准高效运行,抓取、贴片、组装、检测……一部部崭新的手机下线。小米手机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关键制造要素100%数字化管控,年产智能手机达到1000万台。浙江三门县一家水产育苗公司,每隔5分钟,一只只电子眼将每只青蟹的最新情况传回“AI智慧大脑”,记录分析生长状态,及时反馈异常发现,为海水养殖业创新发展探路。
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的增长引擎,不仅是我国传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奋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我们要乘“数”而上,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依托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必将呈现出无穷的生机活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更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