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新型工业化这股澎湃动能,不仅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光彩,更预示着山东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今年前七个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山东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加快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让“老底子”焕发“新优势”,山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维度培育起“新优势”。
智能化新“引擎”激发动能
在潮湿昏暗、环境复杂的矿井之下,“智能操作岛”却可以对生产实时全方位监测,实现在地面既可“看到”也能“听到”井下生产过程,打造“地面规划采煤、装备自动执行、面内无人作业”的无人开采新模式。与传统的采矿场景截然不同,这一技术,正是由山东能源重装集团天玛电液控制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全新智能化开采模式。
“智能操作岛是实现无人化智能采煤的控制中心,相当于整个采矿作业中心的‘指挥部’,作为行业内首个全开放式地面采煤控制平台,它也是国内首个无人常态化生产工作面的核心装备。”山东能源重装集团天玛电液控制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昕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家能源集团榆家梁煤矿和陕西陕煤黄陵一号煤矿实现了常态化示范应用。
王昕表示,在智慧矿区方面,公司依托无人化智能采煤技术,从攻克行业技术难题入手,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快速迭代,逐步成为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领域的领军企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字技改为传统制造业装上了“大脑”。
“我们现在进行生产的31610工作面是山东能源集团首个薄煤层少人高效智能开采示范工作面,也是国内首个实现工作面内无人化开采的薄煤层工作面。”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31610薄煤层智能化示范工作面,随着各类设备的有序启动,煤机飞转、煤流滚滚,胶带输送机、转载机、采煤机等设备自动前行、割煤、推溜、传输,看不到工人身影,却能感受到智能化系统操作的“魅力”。该矿采掘准备工区区长杨强介绍,该工作面升级后的采煤机正常截割速度由原来的每分钟5米提升至每分钟8米,液压支架单架降移升速由11秒加速到7秒,工作面煤机自动化率达到95%,综合自动化率达到90%,具备月产9万吨、年产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智能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产品质量和性能更加稳定。用智能化“小引擎”激发“大动能”,为新兴产业跨越提升画出“施工图”,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医药等产业加快扩容提质。
真金白银赋能新兴产业
由于膜过滤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膜产品市场很长时间内被进口产品所“占领”,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供应水平。为新兴产业赋能、用真金白银战略支持新质生产力,山东多路资本和创投机构为先进制造业送去“汩汩活水”。
“公司业务的核心,在于解决制药工业、合成生物、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行业至关重要的分离纯化需求,通过对料液进行澄清、分离、浓缩、纯化、精制等处理,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显著节约成本。”山东博纳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博纳科技”)董事长朱海洋举例说,伊利、蒙牛牛奶也正在使用相应的产品完成牛奶脱脂除菌过滤、牛奶浓缩等环节。
朱海洋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分离纯化环节的中空纤维膜产品,因90%以上源于进口,一旦受阻,将严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安全保障。为解决打通这一瓶颈,通过多年技术积累与持续研发,博纳科技目前已形成膜元件、膜组件、膜设备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与供应能力,可为客户提供膜过滤领域从前端试验到中试放大及工业化量产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其自主研发量产的陶瓷膜元件已实现国产替代。
作为山东省首支“剑指”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百亿级基金,山东省鲁新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下称“工业发展基金”)由鲁信集团直管企业鲁信创投为主发起人设立,旨在重点围绕山东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以及济南市四大主导产业、六大产业共同体等领域进行投资,赋能转型升级、锚定前瞻布局、汇聚创新资源。
为帮助博纳科技在“新质生产力”上大展拳脚,鲁信创投通过工业发展基金及武汉博信基金,向博纳科技注入了4000万元“真金白银”。
“山东推进新型工业化,鲁信创投将积极发挥金融资本的加速、放大作用,助推投资项目立足基础优势和发展趋势,实现优化布局、改造提升,大力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在鲁信创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旭冬看来,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更是山东省的深厚“家底”。以金融创新之“进”,拓工业高质之“路”,将真正帮助山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老底子”焕新颜
2023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建成全国首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居全国首位,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山东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更是坚持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定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夯实传统优势产业“家底”,塑强新兴未来产业“引擎”。
“山东传统工业从‘粗黑重’到‘高精尖’,走上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转型之路。到2022年8月,山东被赋予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速推进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步伐,展现出全新的潜力与活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应紧紧扣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不断向“新”而行、逐“绿”而进、朝“智”而前,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求实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稳健筑牢工业“根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瞄准绿色低碳,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绿色根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抓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机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以绿色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周勇建议,山东抢抓时代机遇,还应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下一步,山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底气”,真正让“老底子”焕新颜。
记者观察:打通山东企业进阶成长之道
近年来,山东坚持把工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部署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规格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等重要会议,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强壮大新兴领域,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23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工业利润增长24.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能耗强度下降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0%,为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动能新优势。
推进新型工业化,企业是主体,工业强企业必须强。需要坚持“抓大育小”,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企业体系,以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数据链等为着力点,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并通过梯度培育链主、专精特新等企业主体,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潜力与活力。
对于有实力的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积极发挥大企业主力军作用。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仍需要进一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有色冶金、能源等重点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领航型”企业。同时,可充分发挥山东国有企业产业引导力强、与央企合作有天然便利性的特点,借助央企在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优势,补齐本省国有大企业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短板”。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密不可分,优质中小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应增强山东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当前,山东拥有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山东优质中小企业发轫于传统工业的路径特征明显,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长期专注于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来看,仍需要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优质高效服务体系,通过加强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和“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幅提高服务能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通进阶式成长“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