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经济秩序和生产生活。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高度重视、组织得力,但这个看不见的“敌人”依然防不胜防。在信息化手段应用上,各地推行的“健康码”深入人心,被广泛使用。但在公共卫生的预警预防、全程管理、联防联控方面,智慧化手段的应用并没有发挥出整体作战、部门协同的优势。可以说,建立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智慧管理平台任重道远。
既要总结经验教训,还要未雨绸缪以防患未然
不妨回顾2020年初武汉暴发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疫情暴发初期,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交通出行处于管制状态,经济指数下行明显增加。感染人数、重症患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诸如经验不足、诊断复杂、救治乏力、医疗物资紧缺、信息化程度低等,许多问题让人措手不及。后来在党中央的高效领导和统一管理下,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但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此后,我国虽然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新冠疫情依然是此起彼伏,“按下葫芦浮起瓢”,一线社区和重点医院防疫工作人员也是身心俱疲、如履薄冰。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指出,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中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周边以及与中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定义了40多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26种。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10多种。
可见,传染病的种类非常之多,这个看不见的“敌人”,一旦失控,其破坏力、杀伤力将会呈指数级增长。而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管理比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理更复杂、更隐蔽。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及各省市县建立“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智慧管理平台”势在必行。
建立多维度的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智慧管理平台
为高效控制和防范疫情,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应充分利用大数据、5G、物联网、AI、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整合各部门相应的信息系统,梳理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分工界面,进而建立集疫情通报、判定检测、医疗救治、应急保障于一体的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智慧管理平台。其总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智慧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整个架构分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操作层,实行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基础层主要连接基础设施,配备相应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数据层除了对接所在地疾控中心和各定点医院的数据外,还要对接联防联控相关职能部门的行业数据及互联网上相关的各种数据。
应用层以疫情的判定检测、医疗救治为主线,相应开发疫情通报、应急保障、联防联控等功能模块,实现系统化和全程化。对外服务公众,主要实现信息披露、疫情通报、诊疗方案发布、通知通告、谣言澄清等功能;对内协同整合资源,面向全各级医院、病毒诊断科研机构、医疗设备及物资生产厂家、门诊药店、社区服务站、各乡村卫生所等责任主体,并对接当地政府的宣传、应急、公安、交通、社区、通信、教育、商业、民政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数据的对接和共享机制等,实现指挥调动、应急管理、资源调用、物资分配、通报考核等联防联动功能。主要功能模块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智慧管理平台模块设置
协同新闻宣传部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患者确诊后,实时将信息发送给通信管理部门,查询其主要活动轨迹信息,并共享给相应管理部门;患者确诊后,实时将信息发送给交通部门,由交通部门统一发送并通知同乘人员做好隔离防护;患者确诊后,实时将信息发送给所在街道社区,通知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将重点疫区情况共享给公安部门、街道社区,加强监督落实
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智慧管理平台的建立,将充分整合利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以系统管理的思维重构工作流程。如在“判定检测—对内”模块方面,利用大数据、AI算法、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传染病种类库、定点医院数据库、诊疗机构数据库、研究专家库,整合对接疾控中心、定点医院、科研机构、第三方机构系统,建立疫情判定“智慧大脑”机制,将疫情数据共享给相关专家及检测机构,多方听取专家及专业机构对疫情态势的研判及趋势分析,避免“一言堂”,延误防控时机,具体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