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销量猛增,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在持续攀升,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 ,销量占比达44.3%。仅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就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5%和6.7%,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更是时隔5个月后再次突破50%大关,达到51.3%。1-5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6.3% 。
从单月数据来看,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比亚迪以34.43万辆的销量继续稳坐头把交椅,虽同比增幅仅0.6%,但今年累计销量已接近250万辆,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其海外市场表现尤为抢眼,7月份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02万辆,同比增长159.5%。上汽集团7月份整车销量达33.8万辆,同比增长34.2%,自主品牌销售21.4万辆,同比增长39.4%;新能源车型销售11.7万辆,同比增长64.9%。吉利汽车集团7月份汽车销量达23.77万辆,同比增长58%,新能源领域表现更为突出,单月销量13.01万辆,同比增长120%,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5%。
在这波发展热潮中,自主品牌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今年2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到65.6%,较去年同期提升10.6个百分点,批发层面份额更是高达71%,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从全年趋势看,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5年自主品牌有望将市场份额推进至70%以上,同比增长约8%,成为车市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
以比亚迪为例,凭借多元化的新能源车型布局,覆盖家用轿车到SUV等多个细分市场,上半年汽车销量达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继续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除了比亚迪,其他自主车企也成绩斐然。上汽集团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64.6万辆,同比大增40.2%,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63.5%。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均有出色表现。中国一汽在2025年上半年整车销量突破157.1万辆,其中自主新能源销量超14.5万辆,同比大增95.5%。长安汽车1-6月销量达135.5万辆,创下近8年来的新高,其中新能源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48.8% 。吉利控股集团上半年总销量193万辆,同比增长30%,新能源销量100.1万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渗透率52%,多品牌协同发展策略成效显著,极氪等高端新能源品牌表现突出。奇瑞集团上半年销售汽车126万辆,同比增长14.5%,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48.8%,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长城汽车在专注越野、SUV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探索新能源发展道路,1-6月累计销量为56.98万台,同比增长1.81%,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6.04万台,新能源业务稳步推进。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中,新势力车企也不容小觑。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月份销量为5.01万辆,同比增长超126%,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稳居新势力榜首。小鹏汽车有限公司7月份汽车销量达3.67万辆,同比激增229%,创下单月交付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累计销量已达23.39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70%。蔚来公司2025年7月交付新车21,017台,前七个月同比增长25.2% 。理想汽车7月交付新车30,731辆,小米汽车7月交付量超过30,000台。这些新势力车企凭借创新的技术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与传统自主品牌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繁荣。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销量的大幅增长和自主品牌占有率的持续提升,得益于多方面因素。政策的大力扶持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从购车补贴、税收减免到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一系列政策举措刺激了消费,降低了企业研发与生产成本。同时,企业不断加大在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与品质,使得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逐步缩小与传统燃油车的差距,甚至实现部分超越。此外,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新科技产品的接受度提高,也促使更多人选择新能源汽车。
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成本将持续降低,市场竞争力会愈发强大。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加速渗透。在海外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凭借性价比优势和不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出口量有望持续攀升,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变革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