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近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识工作组主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发布了2021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十大趋势。该趋势从体系、技术、应用、生态、运营5个方向出发,预测了未来几年内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发展的情况。
趋势1 体系
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规模稳定增长,接入企业数量成为关键性指标。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从100亿发展到了突破600亿。其中平均每个二级节点接入了不少于200家企业,每个企业节点注册了不少于180万标识。
趋势2 技术
工业互联网行业编码规范持续推进,标识数据标准化探索正式起步。截至目前,依托CCSA和AII,船舶、家电、汽车零部件、线缆、集装箱等20余个行业已经制定了行业编码标准;标识对象元数据标准初步确立,首批推进4个行业进行试点,分别是船舶、线缆、仪表和电力。
趋势3 技术
主动标识载体不如预期,应用模式和场景都还有待扩展。芯片、物联网卡、通信模组等主动标识载体虽然在安全认知、双向通信方面拥有优势,但仍存在新的成本及研发等困难,因此目前应用规模及应用场景仍然偏少。
趋势4 技术
自主身份获得全球关注,分布式标识成为区块链新标配。在国际层面上,国际万维网联盟W3C专门成立了“分布式标识工作组(DID WG)”,推动分布式标识的标准研制,目前已完成6项核心标准研制;微软、埃森哲、IBM等联合牵头发起成立“全球去中心化身份基金会(DIF)”,推动分布式标识的技术研究和编程开发,组织全球社群交流;微软、埃森哲、IBM等企业联合牵头发起成立“全球去中心化身份基金会(DIF)”,推动分布式标识的技术研究和编程开发,组织全球社群交流;欧盟国家提出类似的“欧洲自主身份框架(European Self-Sovereign Identity Framework,eSSIF)”旨在推动自主身份成为下一代开放且值得信赖的数字身份解决方案。
趋势5 应用
标识应用方法论在形成,行业级应用更有利于体现价值。通过分析所在行业的产业链,找到适合于标识解析的关键环节,根据痛点问题选择标识应用场景,设计应用流程;梳理要标识的对象和要解析的标识数据,设计标识编码,选择标识载体,采集标识数据和建设标识解析系统等步骤,当前,中国信通院已完成了电力、船舶、石化、汽车、材料、白酒、线缆7个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指南编写,第二批行业应用指南正在征集中。
趋势6 应用
供应链是规模突破关键,同行业跨节点间合作无法回避。首先,产业链标识应用要从源头抓起:以汽车行业为例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制造企业达416万;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在于引导和推动汽车零部件使用标识。其次,同行业不同节点应充分合作:在统一的行业标识编码规范和标识元数据规范指导下;提供有特色的应用和无差别的接入是公共节点的责任。
趋势7 应用
信息查询类应用较成熟,认证和数据合规类应用将增加。在工业互联网中,发挥标识解析系统(包括主动标识载体)公共性可信力,在认证和数据合规性检查等方面开展应用,将会产生更多新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趋势8 生态
标识产业生态不断丰富,软硬一体化标识产品逐步增多。6月1日,《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正式实施;8月27日,工信部向中国信通院签发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的首张许可证;11月20日,第二批26家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提供商正式发布。随着越来越多政策的颁布,标识产业的发展将会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此外,更多的软硬一体化标识设备将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趋势9 运营
节点建设不仅核心系统,加强应用支撑和已有设备复用。未来,标识解析节点将从简单的表示数据采集与导入发展为行业级标识解析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从边缘层发展为工业SaaS应用层。
趋势10 运营
国际探索切入方式不同,数据互操作目标驱动融合发展。国际上各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探索方式各有不同,未来,数据互操作目标将会驱动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