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与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优势与巨大潜力。其不仅拥有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还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与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广东作为中国制造大省,拥有超过16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深圳一城就聚集了近6万家,超过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成为全国机器人企业最密集的城市。这一系列数字体现的,正是大湾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不断布局。
今年2月,《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首次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发展。该计划明确提出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高水平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整合6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3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资源。
与此同时,各地市纷纷推出配套措施。深圳宣布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市区筹集45亿元政策资金,发放最高1000万元的“训力券”补贴,并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珠海成功吸引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头部企业签约进驻,设立总额最高5亿元的“算力券”和最高1亿元的“模型券”。广州黄埔区出台支持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对重大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支持。
在政策红利驱动下,大湾区涌现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在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广东共有11家企业入选,占全国上榜企业的三分之一。
广汽集团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其操作系统支持毫秒级响应,轴向磁通电机力矩密度达200N·m/kg,灵巧手采用刚柔结合设计,可完成复杂抓握动作,创新性地将纯视觉自动驾驶算法与FIGS-SLAM架构融合,推动机器人从平面智能向空间智能跃升。
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旗下的WalkerS系列已进入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实训,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并获得了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
乐聚机器人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今年1月宣布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给北汽越野车,成为全球公布交付数量最多、场景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年预计交付量将达1000台。
此外,产业链上游企业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
帕西尼感知科技已成为国内少数可实现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自主可控的企业,拥有完整的“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目前,触觉传感器全球出货量稳居第一,并将在美国售价高达10万元的高端产品价格压缩至数百元、千元级。专注于柔性触觉传感器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墨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自2023年6月量产以来,累计订单已达1500万元,原先20W元的触觉传感器该公司可将其做到千元级别。
政策的持续推动、企业的创新实践以及产业集群的形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大湾区有望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中,引领新一轮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