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回升至49.7%。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我国工业经济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当前我国工业发展不仅呈现出"稳"的基础更加牢固,更展现出"进"的动能持续积聚。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其景气程度的持续改善具有标志性意义。6月份制造业PMI升至49.7%,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0.2%的扩张区间,生产指数保持在51%的较好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4个,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其中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指出:"6月份,随着外部干扰因素减弱,我国制造业回归正常运行轨道,经济内生动力稳定释放。"众多数据也支撑了这一观点。企业采购量指数在连续2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达到50.2%,较上月大幅上升2.6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也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势头。与此同时,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中型企业PMI回升1.1个百分点至48.6%,改善幅度显著。这种全面向好的态势,正是我国工业韧性不断增强的生动体现。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能也正在加速累积。前五个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在整体利润同比下降1.1%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其中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更引人注目的是,"三航"产业(航天、航空、航海)快速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6%,其中飞机制造利润增长高达120.7%。这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亮眼表现,表明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曦分析指出:"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我国工业产品技术含量逐步提升,智能、绿色、高品质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释放。"这种结构性变化,正是中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产业链视角观察,当前工业回稳向好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一方面,重点行业支撑有力——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专用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释放较快;另一方面,企业预期持续改善,6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升至60%以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正在加大。这种"产业—金融"良性互动格局的形成,将为工业经济持续恢复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展望未来,我们既要看到工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需巩固,如小型企业PMI仍处于47.3%的较低水平,高耗能行业PMI虽有所改善但仍低于荣枯线;更要看到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关键转型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前所未有。6月份及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充分证明,我国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工业正也以稳健的步伐,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