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现在的你是不是也是如此:打开电脑以后,先把豆包、元宝、文心一言、讯飞星火……主流的AI大模型一一打开。现在AI大模型已成为许多人工作与生活的常态。AI大模型正全方位、深层次地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带来的影响广泛且复杂。但你有真正思考过它带来的利弊么?如果说它正在影响你的大脑功能:神经连接减少和回忆能力下降,你还会频繁的使用它么?
效率跃升、生活提质:AI大模型的正向力量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AI大模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工业制造领域,依托AI大模型的智能生产线能够实现高度自动化,精准把控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大幅减少了生产时间,还显著降低了次品率。
在农业生产中,AI大模型可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土壤状况以及作物生长周期,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种植方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推动创新方面,AI大模型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快速处理海量信息,挖掘不同领域之间潜在的联系,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在药物研发领域,AI大模型可以模拟药物分子与人体细胞的相互作用,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
同时,在创意产业,如广告设计、影视制作等,AI大模型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迅速生成多种创意方案,激发创作者的灵感,提升作品的创新性和吸引力。
AI大模型还为改善生活质量贡献巨大。智能家居设备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能够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灯光亮度等,营造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提醒、控制智能家电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心小帮手。
在出行方面,AI大模型助力交通系统实现智能调度,优化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行线路和发车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据统计,在一些应用AI大模型进行交通管理的城市,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20%-30%。
AI大模型的“暗面”,这些风险不容忽视
然而,AI大模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AI大模型正在影响人类的思考能力。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今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ChatGPT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参与者和仅凭自身创造力撰写论文的人,在大脑功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这项研究,脑电图测量结果显示,在4个月的时间里,ChatGPT用户的大脑活动水平最低,并且在所有神经、语言和行为层面的表现均低于其他参与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网站上的报告解释说,一些关键变量包括:神经连接减少和回忆能力下降。这种影响尤其是担忧青少年群体。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若长期用AI替代自主思考,可能导致深度思考能力的“发育迟滞”。所以我们要适当的借力AI,而不是让它替代我们的大脑成为“思考的主体”。
其次,在就业领域,随着AI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一些重复性、规律性强的工作岗位面临被替代的风险。例如,大量的客服岗位正逐渐被智能客服取代,智能客服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咨询,处理常见问题,其效率和成本优势明显。虽然这是大势所趋,但好多人为此失业。
此外,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AI大模型的运行依赖于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就使得用户的数据面临泄露的风险。一些不良企业可能会非法获取和利用用户数据,侵犯用户的隐私权,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和精神困扰。近年来,因数据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伦理道德层面看,AI大模型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比如,在一些需要进行道德判断和决策的场景中,AI大模型可能会因为算法偏见或数据偏差而做出不合理甚至不道德的决策。
而且,AI大模型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受到质疑,一些虚假新闻、虚假信息借助AI大模型得以快速传播,混淆公众视听,影响社会舆论的正常走向。
不仅如此,好多情况下,AI大模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自创研究数据,甚至于一些研究报告等内容;还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更棘手的是,AI会基于错误的“知识储备”进行逻辑推演——当用户询问“某古代诗人的代表作”时,它可能将不同朝代的作品拼凑成“合集”,甚至虚构不存在的诗句,却用流畅的语言包装得毫无破绽。
AI大模型对社会的影响利弊兼具。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AI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