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工业领域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装备产品,正全方位渗透至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生产模式,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工业迈向智能化、自动化的全新阶段。
此前工信部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名单》围绕“技术底座、行业应用、装备产品、支撑保障”四大领域开展,其中行业应用领域则是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等制造业十大行业,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场景,共计89个案例入围,
以宁德时代开发的具备自主产权的AI多级“云-边-端”联动缺陷检测系统为例,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变革了传统的电池质检模式。该系统“云”设立在总部,负责总体管控和模型训练;“边缘”设立在分工厂,用于重级模型的推理;“端”则设立在工厂内每条生产线上,进行前端的数据采集、预处理以及简单的推理工作。该系统通过和设备互动,形成加工参数的全线正反向反馈机制,显著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控制水平。
在其质检环节中,应用了2D缺陷检测、3D缺陷检测、边缘分割、匹配算法、对齐算法、深度判断、校正算法等重要AI算法,这些算法共同构成了其强大的质检能力。早期采用人工肉眼检测,面临人员招聘和培训流程长、人工检测不稳定性等问题,应用AI质检技术后,显著增强了效率。
作为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厦门远海码头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港航业务的融合渗透,对港口区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适合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形成了新旧码头资源混合调度的成套技术及装备,破解了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投入大、适应性差的难题。
在场景设计方面,创新性提出了自动化码头混合作业调度策略,形成了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总体布局与工艺优化的创新方案。在水平运输方面,开展基于5G的港口无人驾驶集卡系统的研发,实现了无人驾驶集卡与有人驾驶集卡开放场景下的混合编组运行。在港区垂直装卸方面,首创网络双发选收技术方案,有效提升港机远程控制场景系统级可靠性,降低丢包率。研发了装卸设备远程控制与调度中央控制系统(ECS),实现了自动化岸桥、场桥、AGV等多设备的协同运行,通过与管理系统(TOS-ECS)的无缝对接,构建了综合智能管理平台,成功突破了基于5G全场港机设备的无人操作技术瓶颈。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可视化展示、全面管理等功能的智慧港口数据一体化服务云平台,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提高码头运营与管理的决策时效性和科学性。
在电力行业,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 “大瓦特” 模型已在五省区发、输、变、配、用电各领域80余个场景广泛应用。其利用 “大瓦特” 模型对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资质等多源数据进行分析,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目前可将输电线路缺陷隐患识别效率提升 5 倍,平均缺陷识别率超 91%,准确率提升了 15%。通过 “大瓦特” 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作业现场的实时视频进行分析,能够自动识别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此外,通过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对作业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行复盘分析,检查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作业流程的合规性等,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作业安全管控提供参考。
以上案例,是人工智能对工业领域赋能的突出代表。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已超过4700家,这一规模庞大的新群体必将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动力,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