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大模型作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正逐渐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中工互联科技集团董事长智振指出,2024年下半年开始,工业客户对于大模型的认知程度、需求热度以及接受态度均呈现出了显著提升的趋势。目前,关于制造业的大模型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落地案例方面,大模型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成功应用。2025年,制造业的大模型应用落地将成为主旋律,千行百业将在大模型的赋能下实现快速推进。2025年,在制造业大模型应用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爆发。那么今年又有哪些大模型值得我们期待呢?小编来盘一盘。
中国移动九天・工业大模型
近日,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是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服务和算法双备案和国内首批、央企唯一通过国标符合性测试的央企大模型,覆盖语言、语音、视觉、结构化数据、多模态等全模态和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等多规格参数量,满足全场景、泛终端需求。该模型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在能源、钢铁、通信等众多领域的深厚积累,其“1+1+N”产品体系中的N个工业行业场景应用,能够深入到各个行业的细分领域,为不同工业场景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联通元景工业大模型
2024年,中国联通发布元景大模型,构建了“1+1+M”大模型体系,在产数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联通元景大模型底座则打造了选模型-改模型-用模型的工具链,提供了基于智能体的原生应用开发工具,实现低门槛应用开发。此外,中国联通作为大型通信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据优势,能为元景工业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持以及稳定、高速的网络保障,有助于模型不断优化和提升性能。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
在2024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的可信AI工业大模型评估中,华为云盘古大模型顺利完成评估并获得卓越级(5级)评分,达到业界当前最高级别。目前,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全面覆盖工业领域生产优化、分类识别、知识管理、生产管控、生产运营、节能环保等通用领域场景,并且覆盖海量工业细分领域场景。此外,盘古大模型融入丰富的工业知识,如生产流程、设备管理、质量控制等,增强了工业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准确性;创新性地引入边用边学等终身学习机制。
科大讯飞羚羊工业大模型
羚羊工业大模型以讯飞星火的通用能力为核心技术底座,结合工业场景实际需求打造而成,目前完成了2.0版本的重磅升级。特别是工业视觉大模型的能力实现跃升,通过多模态能力和上下文语义指令图像理解,解决了小模型在标注数据少、定制成本高、泛化性弱等痛点,实现“零样本分钟级实现新场景建模与部署”。未来随着讯飞星火的不断升级,
卡奥斯COSMO-GPT工业大模型
卡奥斯COSMOPlat通过40年的海尔智能制造经验积累,对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流程、工艺、问题等有着深刻的理解,使得COSMO-GPT工业大模型能够更好地贴合工业实际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基于平台汇聚的4700多个机理模型、200多个专家算法和110多个智能体开发工具等生态资源,打造出以工业知识引擎与智能体开发平台为核心的工业生态,使其能够实现“更懂工业、更多场景、更高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大模型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5年,工业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涵盖从生产优化、质量控制到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将探讨今年值得期待的几大工业大模型及其潜在应用。
DeepSeek Industrial AI
DeepSeek的突然崛起让人眼前一亮。而其推出的DeepSeek Industrial AI更是一款专注于制造业的智能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该模型能够实时监控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预测设备故障,并提供维护建议,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2025年,DeepSeek Industrial AI有望在更多制造企业中推广,特别是在汽车和电子制造领域。
Siemens Industrial Copilot
西门子推出的 Industrial Copilot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的工业助手,旨在帮助工程师和操作员更高效地完成复杂任务。该模型能够生成代码、设计图纸,并提供实时操作建议,Industrial Copilot预计将在自动化工厂和智能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内容只是小编的初步盘点,还望海涵。毕竟制造业大模型领域发展迅猛,新的成果与应用不断涌现。在2025年这个制造业大模型爆发的关键节点,还有众多潜力巨大的模型值得关注。今年,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将会融入到制造业中,继续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为制造业带来更多创新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