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多重驱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上半年行业表现超出预期,不仅巩固了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更在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再创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647万辆,同比增长38%。这一增速远高于同期传统燃油汽车的增长速度,凸显了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汽车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5月,新能源零售市场渗透率达到52.9%,较去年同期提升6.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高达74.6%,远超合资品牌的6.4%,自主品牌整体市占率更是攀升至65.2%。当下,新能源汽车正逐步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流选择。
在销量暴涨的同时,技术方面也实现多点突破,助推产业不断升级。
一方面,电池与充电技术进步显著。宁德时代宣布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半固态电池实现量产,众多车企也纷纷推出长续航车型,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同时,800V高压快充平台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成为现实,极大地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水平发展迅猛。今年上半年,我国L3级自动驾驶牌照发放企业增至7家,L3级自动驾驶车型获批上路测试城市增至15个。得益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扩大带来的硬件制造成本下降,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智能驾驶功能下放到中低端车型,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
然而,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使得不同企业间的梯队出现分化态势,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和市场份额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而部分企业则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
比亚迪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1-6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其凭借刀片电池技术及全产业链优势,技术护城河持续加深。零跑、小鹏、小米等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在上半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上半年的交付数据中,零跑实现了月交付量从2.5万辆左右到4.8万辆的快速提升,累计交付达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68%。小鹏累计交付新车19.72万辆,同比增长279%,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小米更是创下了新车发布2分钟即锁单12万辆的壮举。
在头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一些企业由于技术研发滞后、产品竞争力不足、资金链紧张等原因,销量下降逐步退出市场,以哪吒、威马、爱驰等企业为例,已申请破产程序。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领先转变,今年上半年的优异表现,更为"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