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自2018年12月韩国启动首个5G商用服务算起,全球5G商用已满六年。5G网络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基础设施,已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各国政府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与生态构建,力图在5G乃至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体系中掌握技术主导权和产业主动权。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全球5G网络建设、产业能力、应用创新等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5G规模化发展仍面临用户增速放缓、终端迭代乏力、应用生态薄弱、行业融合深度不足等共性难题,应从政策引导、技术攻关、标准协同、应用牵引等方面发力,共同推动5G向纵深发展,以释放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炎夏初启全球5G发展提速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立足战略重点与产业基础,加速构建5G体系化发展格局,推动全球5G发展重点由初期的网络建设向产业生态培育与应用价值实现转变。
从网络部署看,5G网络投资建设持续推进
GSA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全球超过600家电信运营商参与了5G网络部署和商用投资。其中,133个国家和地区的354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基于3GPP标准的商用5G网络,73家电信运营商可提供5G独立组网(SA)服务。从区域来看,全球各地区的5G网络部署节奏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中国、韩国的5G渗透率均达到60%。
从用户规模看,伴随网络覆盖范围的拓展,全球5G用户快速增长
截至2025年5月末,全球5G连接数已超过23亿。根据爱立信预测,2027年全球5G用户数将超越4G用户数,5G将成为全球主导的移动连接方式。预计到2030年,全球5G连接用户数将达到63亿,约占移动连接总数的67%,5G的社会普及率将进一步显著提升。
从技术演进看,5G-A已成为5G向6G演进的关键路径
在国际标准方面,3GPP Release18(R18)已于2024年底正式冻结,标志着5G-A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在网络部署方面,根据GSA数据,全球已有至少15个国家的26家电信运营商启动5GA投资,芬兰、西班牙、中国等国家实现规模组网。
从应用生态看,5G正在向高价值、深融合的方向持续演进
在个人消费领域,沉浸式娱乐、AR导航、AI语音助手等新型交互体验加速在部分国家和高端市场中落地。在行业应用领域,5G作为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已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数字能源、远程医疗等场景实现早期应用示范,尤其是在德国、韩国、中国等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国家,呈现出较强的垂直行业融合能力。
从产业竞争格局看,已从网络建设竞争转向生态构建能力竞争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更加注重软件定义、云网融合与边缘智能,从而推动以Open RAN、AI原生网络为核心的开放生态发展。中国则在5G网络部署和产业融合上形成规模优势,打造了较完整的设备、芯片、终端及应用链条,呈现出平台驱动和场景牵引并重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全球5G产业竞争已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能力比拼”升级,生态构建能力将成为未来主导权争夺的关键。
我国5G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国高度重视5G发展,始终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5G的“研、建、用”协同发展,形成5G发展的组合拳,跑出5G发展的“中国速度”。
覆盖范围更广,加快从“广布局”向“深覆盖”拓展
截至2025年4月,我国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443.9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从重点场景看,5G网络已全面覆盖政务中心、文旅景区、交通干线等热点场所,并不断向农村偏远地区拓展深化,超27万个乡镇农村实现5G网络覆盖。从覆盖范围看,5G网络实现“上珠峰、下矿山、入海岛、进深山”,覆盖基础得以持续夯实,“全域优质”的目标逐步实现。
网络能力更优,加速从“基础版”向“增强版”演进
5G-A是拓展5G能力边界、持续推动产业向6G演进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5G“下半场”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力点。当前我国在5G-A国际标准中牵头项目数及标准提案数占比超过30%,超过300个城市实现5G-A商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5G-A基站超过3万个,支撑5G-A与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以及节能减排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加速推进。
赋能作用更强,持续从“建得好”向“用得好”迈进
从个人应用看,视频直播、新通话、AI助手等应用加快普及,5G手机实现多品牌、全价格段覆盖。网络、应用、终端协同发展,推动5G用户规模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4月,我国5G用户超10.8亿户,5G分流比达66.4%。从行业应用看,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案例总数超13.8万个,5G-A已在城市建设、智能制造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相继落地。
共建共享更深,从“共建共享”走向“共管共维”
截至2025年3月末,我国5G站址共享存量资源比例达95%,累计节省投资超3600亿元,年减少碳排放1200万吨,加速集约化绿色发展。网络运维从分散式维护向集约式维护转变,一体化共维机制加速完善,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建成共建共享大数据平台,强化存量站址资源、新建需求和统筹流程信息整合,共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炎夏初启全球5G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挑战
当前,全球5G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化解瓶颈、障碍问题,进一步推动5G应用实现量的规模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5G用户规模增长持续放缓
随着5G渗透率不断提升,新增用户规模逐步见顶,4G用户向5G迁移的红利逐渐耗尽,用户增长动能明显减弱。5G市场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电信运营商亟须从规模经营向价值经营转型。从全球看,2024年全球5G用户增速达到37.5%,较前三年(2021年178%、2022年79%、2023年59%)呈现明显下滑态势。从国内看,截至2025年4月,我国5G用户总数已超过10.8亿,年内新增0.7亿户,同比下降12.5%。
5G终端出货动能减弱
受到产品迭代缺乏亮点、核心应用牵引力不足等因素制约,用户换机意愿持续走低,5G终端增长动力明显减弱。从全球看,Counterpoint指出,5G手机的增速已显著放缓,2024年低端5G手机(100美元以下)成为销售最亮点,而旗舰折叠屏等高端机型颓势显现。从国内看,2025年1-4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8093.2万部,同比增长5.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12.7个百分点;4月单月5G手机出货量1988.9万部,同比下降1.7%,为2023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5G赋能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当前个人消费端创新不足,消费端5G体验仍依赖4G时代的主流应用,如高清视频、直播等,未形成体验“质变”,实时云游戏、全息通话等尚未实现规模落地,用户对5G的差异化优势感知仍然不足。行业标准体系差异大,实现互联互通、协议转换等较为复杂,5G跨行业融合亟须深化。调研显示,采矿行业存在网络、设备服务标准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保障企业用网安全。
5G-A商用仍面临多重制约
从技术标准看,在工业控制等高价值场景中,5G-A芯片模组生态尚不成熟,难以满足低时延、工业级可靠性需求。5GLAN、高精定位等能力尚未深入嵌入工控系统核心环节。从价格成本看,当前5G轻量化模组价格仍在200元左右,远高于Cat.1模组,尚不具备大规模替代性。模组供应商支持终端类型较少,用户选型空间有限,导致选购意愿不强。
应对挑战的措施与建议
当前,全球5G应用发展正处于由技术驱动转向价值牵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的关键窗口期,需要持续加强政策引导。我国应坚持“研、建、用”统筹推进,巩固现有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5G应用实现量的规模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持续在“研”上下功夫,把技术研究得更精
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不同企业间交流合作,鼓励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5G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融合,加快5G-A、5G轻量化等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
持续在“建”上下功夫,把网络建设得更广
引导基础电信企业有序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推动5G网络进一步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持续增强5G-A网络能力,推动5G网络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在“用”上下功夫,把应用推广得更好
支持开展“绽放杯”等产业活动,以打造5G应用“扬帆”和“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为抓手,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等联合打造示范标杆、解决方案和服务生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