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比2025年1月发布的第55次报告,多项核心指标实现跃升,展现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强劲势头。
《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建设成效显著,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基础资源持续丰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加速,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更多群体共享数字红利。
2025年上半年,基础资源保有量保持稳定,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夯实,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不断增长。
截至2025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3262万个,其中国家顶级域名“.CN”达2085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8567块/32,尽管较2024年底略有下降,但通过资源管理优化与应用创新,正推动IPv6从“高速公路”向“智慧网络”转型,有力支撑万物互联时代的地址需求。
随着455万座5G基站遍布城乡,"村村通宽带"已成为历史坐标,"乡乡通5G"正在成为现实图景。《报告》显示,全国行政村5G覆盖率已突破90%,曾经偏远的村落也能实时连接世界。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一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较2024年底的302款增长14.6%。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展创新,一批优质的国产人工智能产品加速出海,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举例道,DeepSeek上线不足20天,全球日活跃用户突破3000万,成为全球用户增速最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此外,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
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用户方面,截至6月,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0.9%,较半年前的77.6%显著提升。
产业方面,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并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