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1260座5G工厂点亮“中国制造”新版图
  • 工联网
  • 2025年9月11日 08:42

工联网消息(IItime) 2025年,我国5G工厂建设迎来里程碑式突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累计建设5G工厂数量已达1260个,形成"数量扩张+质量提升"的双重发展格局。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5G+工业互联网"战略进入规模化应用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我国5G工厂建设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2019年,随着我国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制造业率先成为5G技术落地的重要试验场。2020年,工信部发布《“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拉开了5G工厂建设的序幕。当时,全国仅有不到20个5G工厂试点项目,大多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随着5G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5G工厂建设进入快车道。数据显示,当年新建5G工厂数量超过400个,同比增长高达150%。到2024年上半年,全国5G工厂建设数量突破1000个大关。如今,1260个5G工厂已经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地域分布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成为5G工厂建设的先行区,这三个区域占总数的65%以上。中西部地区也在加速追赶,四川、湖北、陕西等省份纷纷布局特色产业5G工厂,目前逐步形成了“东部领跑、中部崛起、西部跟进”的梯度格局。

而分行业来看,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据总数的25%,位列第一。在这类工厂中,5G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生产线的实时监控和调整,产品良品率提升明显。装备制造业以20%的份额位居第二。以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企业建设的5G工厂为代表,实现了大型装备的远程运维和个性化定制。原材料行业占比18%。宝钢、鞍钢等钢铁企业通过5G技术实现了废钢AI判定、无人天车控制等应用,在危险环境中替代人工操作。此外,在电力、港口、纺织等领域也在加速跟进,5G工厂逐步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当前5G工厂建设正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未来5G工厂也将朝着更加智能、更加融合、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技术融合将更加深入。5G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时代迈进。预计到2027年,50% 的5G工厂将实现数字孪生应用。

与此同时,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从单一工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5G+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实现跨企业、跨地区的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将广泛应用。

此外,产业生态将日趋完善。设备商、运营商、平台商、应用开发商等各方主体将共同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为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1260座5G工厂,是中国制造写给未来的一封“家书”——它让“人口红利”升级为“数据红利”,让“8小时流水线”进化成“24小时自进化智能体”。当灯塔连成星河,世界将再次看见:新型工业化的大船,正从中国港口鸣笛起航。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