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北疆“空谷”低空“起飞” 开阔草原经济新赛道
  • 中国青年网
  • 2025年8月12日 08:49

工联网消息(IItime) “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巡检”“低空+应急”......向城市天空要生产力,呼和浩特积极“落子”新赛道,拉动低空经济的全新引擎。

走进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随即传入耳中的是测试区传来稳定的螺旋桨声。只见一架消防无人机缓缓升空,机身下方的摄像设备随之转动。厂房外,几辆运输车辆正在卸货,银白色零部件整齐摆放在装配车间门口。

这只是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繁荣景象的冰山一角。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于2024年7月19日挂牌运营,坚持因地制宜、场景牵引、资源协同,统筹推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一体化发展,集中打造低空经济总部基地(低空大厦)、空天装备制造基地、低空培训科教基地,配套建设飞行器试飞测试场,打造低空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行业培训、应用场景开发等产业集群。

得益于呼和浩特的区位优势和空域优势,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和规划,大力支持对低空经济的发展,显示出对发展低空经济有着清晰的规划。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规划。两年后,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将低空经济产业园与北斗应用、航天装备等六大园区协同推进。2024年7月园区挂牌当天,自治区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建设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两大示范区。此后,呼和浩特市出台三年行动方案,设定到2027年建成全区示范区、2030年成为全国低空经济新高地的目标,并细化了空域精细化划设、空域管理改革、市域与城际协同等机制,为企业从试飞到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据介绍,目前,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已吸引48家相关企业落户,覆盖研发、制造、培训、运营全链条。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展厅内陈列着不少入驻企业研发的多款样机。有适合低空巡检的固定翼无人机,也有为文旅航拍设计的多旋翼机型,它们在林业防火、农田巡查、应急救援、空中摄影等领域的应用。

其中,一架搭载北斗定位系统的多旋翼无人机可实现厘米级定位,并能将低空数据实时传回指挥系统。依托智慧城市平台,这些低空飞行数据还可与交通、气象、应急等系统互联,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形成闭环。例如,在应急处置中,配备北斗定位的消防无人机可迅速升空,沿预设航线直达现场,将实时画面和数据同步传回应急指挥系统,为地面救援提供精准参考。这种跨领域的协同,不仅拓展了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