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9月10日,苹果年度重磅发布会如期举行。这场备受瞩目的“科技春晚”亮点十足,iPhone、AirPods Pro、Apple Watch等8款新品均迎来升级,堪称 “牙膏挤爆”。价格方面,iPhone 17标准版起售价799美元,Air版起售价999美元、Pro版起售价1099美元,Pro Max版起售价1199美元。全部新机型将于9月12日开启预购,9月19日正式开售。
值得关注的是,eSIM技术同样是此次发布会的一大焦点。国行版iPhone新机已支持eSIM功能,目前仅中国联通可提供相应服务支撑,手机eSIM虽迟但到。此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两大运营商也已火速回应,释放出跟进eSIM服务的信号。
iPhone新品大升级 挤爆牙膏!
与往年市场热议的“创新乏力”不同,此次苹果产品线进行了大更新,发布了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和 iPhone 17 Pro Max四款机型,在性能、影像和AI功能上均迈出了重要一步。
首先来看iPhone 17标准版,屏幕尺寸提升至6.3英寸OLED,并首次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率,这一此前仅限于Pro系列的功能。硬件方面搭载全新A19芯片,256GB起步存储,性能与配置全面提升;影像系统升级为48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超广角组合,夜拍与动态捕捉表现更强。
iPhone 17 Pro与Pro Max分别搭载了尺寸为6.3英寸与6.9英寸的屏幕,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率。两款机型均搭载基于A19 Pro芯片,CPU与GPU性能全面提升,尤其在AI运算和图形渲染方面表现出色,同时配合更高效的电源管理,续航能力显著增强;配备全新4800万像素广角主摄与第二代长焦镜头,支持最高8倍光学变焦;前置1800万像素摄像头,后置三摄均为4800万像素。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焦点新品,iPhone Air主打极致轻薄与高端体验,机身厚度仅5.6 mm,重量约165 g,成为苹果迄今最纤薄、最轻的旗舰机型之一。它配备6.5英寸OLED屏幕,支持120 Hz自适应刷新率;搭载A19 Pro芯片,性能达到苹果目前最快水平,标配256GB存储。影像系统配备4800万像素主摄和 1800万像素前摄。电池采用新一代硅碳技术,结合A19 Pro与5G基带C1X的高效能管理,实现全天续航。
与此同时,Apple Watch、AirPods等全线产品迎来更新,进一步完善了苹果生态系统。例如,Apple Watch Series 11成为苹果史上首款支持5G蜂窝网络的手表,并全面兼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Apple Watch Ultra 3专为户外用户打造,新增专业运动模式和卫星通信功能。AirPods Pro 3搭载Apple Intelligence驱动的实时语音翻译功能,支持双向即时翻译,在健康监测、防护性能和降噪体验上也实现了突破。
eSIM仅联通支持? 另外两家火速回应
除了极致轻薄的外观设计,iPhone Air内置eSIM同样引发广泛关注。据苹果官网显示,iPhone Air仅支持通过eSIM激活,不兼容实体SIM卡。这意味着,用户使用iPhone Air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选择提供eSIM服务的运营商,二是办理对应的移动通信服务套餐。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并非所有运营商都支持eSIM功能,苹果官方明确指出,在中国大陆地区,当前仅有中国联通可为iPhone Air提供eSIM支持。
事实上,eSIM在国内的发展轨迹呈现出“起高走低”的特点。在iPhone Air推出之前,国内尚未开展手机端的独立eSIM应用,eSIM的支持场景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板电脑等非手机终端。但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希望借助eSIM取消传统SIM卡槽,从而释放内部空间,用于更大容量电池和更复杂的摄像头模组设计,实现产品外观与性能的双重进化。此前业界亦在期待本月初华为发布的三折叠Mate XTs支持eSIM,不过该产品未能成为国内首款携带eSIM的机型。
作为eSIM服务的最终提供者,运营商是eSIM产业链最为关键的一环。GSMA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240个区域运营商部署eSIM。在国内运营商中,中国联通的eSIM业务进展较为领先:其已开启eSIM手机业务试商用,并率先在全国25个省市开通了eSIM服务。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发布会前一天,中国联通旗下的微信公众号“我的eSIM”更名为“联通eSIM”,并重新认证为“中国联通eSIM业务官方认证账号”,进一步凸显了其在eSIM领域的布局决心。
相较于传统SIM卡,eSIM可远程配置、灵活切换运营商,有助于运营商更好地管理用户连接,提升服务效率,巩固市场地位。当前,传统SIM卡业务的增长已逐渐见顶,发展eSIM成为国内运营商拓展业务边界、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在苹果iPhone Air发布后,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也相继释放了eSIM业务的进展信号: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其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预计近期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商用试验正式批复后,将快速向用户开放包括iPhone17在内的eSIM手机业务办理服务;中国移动有关人士则指出,公司已具备支持eSIM手机业务办理的能力,具体开放时间将另行告知。
可以预见,随着iPhone Air等支持eSIM的手机产品陆续推出,以及国内三大运营商在eSIM业务上的加速布局,我国手机eSIM时代的全面开启已具备明确的推进基础,相关产业生态的完善与普及值得期待。
国行版AI继续缺位 折叠屏要来了
苹果手机AI功能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发布会的所有产品均与Apple Intelligence深度绑定,但值得关注的是国行版Apple Intellegence何时到来,还没有具体时间表。
Omdia数据显示,到2025年底,预计四分之一的智能手机将具备AI功能,高于去年的仅9%,而AI相关应用下载量已超过10亿次。显然,用户在日常体验中对AI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中国这一关键市场,苹果占据了约40%的具备AI功能的智能手机份额,但缺乏内置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驱使用户使用豆包(App Store下载量1.01亿次)等第三方应用。”Omdia研究经理周乐轩分析师表示,若不能加速AI部署,苹果可能将阵地拱手让给软件集成更深入的本地安卓品牌。
此外,下一代产品也被剧透,预计苹果明年推出折叠手机。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预测,2026年折叠iPhone出货量将达800万~1000万部,2027年有望增长至2500万部。
结语
整体来看,从手机外观到生态产品,苹果全系进行了升级。一方面,手机产品线推出Air系列,打造了一个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层级,并为未来在超高端层级推出更薄、更耐用的可折叠iPhone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手机、手表等终端体系搭载了更多自研芯片——A17芯片、A17 Pro芯片、5G基带芯片CIX、Wi-Fi芯片N1以及5G RedCap芯片,表明苹果在关键零部件上的持续加码。
与此同时,苹果这场发布会的超高表现,无疑将对业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eSIM功能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激活我国eSIM产业链的发展活力;而iPhone系列产品的升级,也将为手机终端创新注入新动能。正如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所言,今年将会是手机形态变化的大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