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山东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人才创办小微企业最高可获1000万元“创业提振贷”
  • 舜网
  • 2025年8月1日 08:55

工联网消息(IItime) 数字人才是数字强省的核心支撑。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我省持续完善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人才支持政策措施,其中,创办小微企业的数字人才,可以获得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

年均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1200余人

数字人才是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能力为核心,能够运用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创新、提升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数字人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数字专业人才,也包括数字管理人才、数字应用人才等。

近年来,山东持续深化数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全链条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激发了数字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其中,聚焦市场需求,高水平组织研修项目。去年以来培训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数字人才1500余人。高质量组织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项目,培育、遴选一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年均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1200余人,培训人数居全国前列。高标准开展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发放数字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3.9万人次,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水平。

聚焦创新发展,加快招引高端创新人才。去年以来,推荐20余名数字领域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5名数字领域人才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加快招引海外创新人才。去年以来,组织30余家数字企业参加“海聚山东”留学人才招聘活动,招揽数字产业人才140余人。加快招引青年创新人才,组织一大批数字企业参加“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齐鲁博士(后)菁英”等人才招聘活动,累计收到博士(后)简历218份,达成博士(后)引才意向103人。

聚焦优化生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制定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数字领域职称评价标准条件,重点考察工作实绩,不断提升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去年以来,为221位高层次数字人才颁发“山东惠才卡”,提供交通出行、医疗保健等29项服务。

实施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建设

根据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我省明确了急需紧缺的高层次数字人才培育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3000人以上,每年培训数字产业人才600人以上、数字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每年开展重点群体数字就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

高水平创新人才是破解数字产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因子。我省持续完善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人才支持政策措施,努力为解决数字领域“卡脖子”技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其中,在“引才”上,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柔性引才专项计划等人才工程、项目和活动,大力吸引海内外数字领域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来鲁创新创业。

在“育才”上,鼓励共建特色学院,选聘“产业导师”,增设省政府非教育系统公派出国留学数字人才专项,实施数字人才出国境培训计划。

在“用才留才”上,建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与职称评定的直接衔接机制;鼓励事业单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的薪酬分配方式。

在项目资助上,实施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建设,入选项目将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省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将支持不少于60个数字领域项目。

在支持创业上,创业的数字人才,可以获得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5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创办小微企业的,可以获得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

增设12个数字领域职称专业

职称是人才评价的“指挥棒”。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紧盯数字人才成长发展需求,开辟职称评审新赛道。围绕数字经济应用集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增设了12个数字领域职称专业,目前已有4.2万余人获评相关专业职称。

同时,树立职业发展新导向。邀请领军企业、“瞪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学会参与制定了12个新数字专业职称评价标准。

探索职称评审新模式。根据数字产业特点,探索实施多元化评价模式,对专业性强、社会通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实行全省统一的中初级“以考代评”、高级“考评结合”方式;对紧贴生产一线的行业,采取业绩展示、测试答辩、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做到“怎么干就怎么评”。打破过去职称评审“步步爬台阶”藩篱,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数字技术等新职业中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