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截至2025年7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这是记者今天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的。
11月10日下午,“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湖南站活动在湖南长沙启动。工信部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在当天举行的情况介绍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工信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企业主体数量大幅增加。
在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2024年,我国有64家制造业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此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也在不断夯实。前述工信部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提到,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3.3%,更多专利走出“实验室”来到“产业链”。
据介绍,我国已初步构建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正加速形成。目前,我国已有国家高新区178家,覆盖了31个省级行政区域。
数据显示,178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14.3%,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3万家。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区聚集了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均占到全国5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