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如何让网络覆盖、算力底座、场景资源的先天优势变成真金白银,才是新掌门们AI叙事的核心要义。
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讲,2025年不是个“丰年”,新近的财报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的营收增速均低于5%,中国移动还出现了六年来首次收入下滑的情形。在基础业务触顶、新兴业务待破的关键节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完成董事长换届。如今几家运营商都在用“AI”叙事,但能否以AI重构增长逻辑,实现从“管道服务商”向“AI基础底座供应商”的跨越,新领导这个转型接力棒接得并不轻松。
2025年最新财报数据揭示了运营商的三重经营困局。从增长质效看,行业规模断层明显但增速普遍承压:中国移动前三季度营收7947亿元,净利润增速仅4.0%,低于中国联通的5.1%和中国电信的5.0%;中国移动ARPU降至48元,较二季度下降1.5元,个人市场“天花板”效应凸显,“增量不增收”问题持续。从业务结构看,数字化转型虽见成效但盈利待考: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达573亿元,联通云收入为529亿元,但数字化收入占比仍不足35%,且部分战新业务依赖政策驱动,市场化变现能力有待检验。从资源配置看,资本开支收缩与算力投入刚需形成矛盾:三大运营商全年资本开支合计同比下降超10%,但算力投资逆势加码,中国移动算力投资达373亿元,占总开支的24.7%,如何在“保基本运营”与“谋长远转型”间平衡成为难题。
新董事长履职恰逢行业转型步入深水区,面临差异化挑战。陈忠岳调任中国移动董事长,须破解行业龙头的“提质难题”:既要遏制中国移动ARPU下滑趋势,巩固10.09亿移动用户的规模优势,又要激活AI与云业务的增长潜能——移动云75%的增量收入来自AI,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动能,打破组织架构庞大带来的创新惯性,是其核心考题。跨界掌舵中国联通的董昕,则肩负“突围使命”:需要放大28%的算力投资增速优势,依托上海、呼和浩特等万卡智算中心,在智算规模上缩小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差距;深化与中国电信的共建共享,将算网融合能力转化为政务、医疗等领域的差异化竞争力;同时落实年化OPEX节省10亿元的目标,通过组织优化弥补盈利规模不足的短板。两位新掌门的共同挑战,是如何让AI从“技术概念”落地为“业务原生能力”,在稳增长与长周期转型间找到平衡点。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AI上,期待它能成为解开困局的关键钥匙。虽然各大运营商已在实践中展现AI破局潜力,比如用AI来“管”网,优化流程,降本增效;用AI开辟增长新曲线,创造营收价值;用AI赋能千行百业,打造生态应用。但问题是AI破局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数字下的EFLOPS、AI算力租赁、行业大模型共建,无法抵消业界对“算力变现深度不足”“场景融合不充分”的质疑。如何让网络覆盖、算力底座、场景资源的先天优势变成真金白银,才是新掌门们AI叙事的核心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