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让孤独渔村与世界相连
  • 工联网
  • 2025年8月4日 09:04

工联网消息(IItime) “妹呀!快开门!今天大黄鱼要交货,我手机掉海里了!损失大了!”养殖户杨业洪焦急的喊声已经从远方传来。清晨六点的渔排还泡在雾里,敲门声急促响起。门还没开,中国移动三都海上营业厅的营业员迅速开门,麻利地为他补卡、换新机、接通电话。生意终于谈成。杨业洪松了口气,连声道谢:“你们中国移动服务真好!帮了大忙了!”

在三都澳,渔民、游客手机落水是常有的事。“有人吗?我老婆要生了!手机掉海里了!”深夜,急促的敲门声再次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惊慌。营业员陈巧玲立刻行动起来,协助男子联系了边防部队。快艇破浪而来,将临盆的妇女紧急送往岸上医院。“因为他们知道,不管多晚,海上营业厅的灯一定亮着。找到这里,困难就有人帮了!”陈巧玲说。

事后,获救的小张夫妻感激不已:“我们从外地来这打工,经常把船停在中国移动营业厅休息,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亲切,这回更是多亏了他们的帮忙!”

这样的时刻,在中国移动三都海上营业厅数不清发生了多少回,中国移动的坚守,一晃就是二十年。

《闽都别记》说福建人“在网山地方,该处无人读书,都是讨海种田”。但现在的渔排早已不再是当初原始的样子,如同渔村一样,生活着一家老小。他们的数字化需求,要有一扇能够被响应的窗口。

二十年前,为了填补三都澳海上通信服务的空白,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在此设立了全国唯一的海上营业厅,为渔民们提供基础通信保障。如今,那个曾经随着海浪摇曳的海上营业厅已经焕然一新,实现了向更深层次、全方位服务的转变,成为了一个搭载众多便民服务的综合性窗口。

现在,营业员会把补卡流程写成贴在墙上的漫画——因为来这里的大叔可能看不懂复杂的说明书,阿婆会反复确认“这个手表能不能听见孙子说话”。

智能摄像头装在渔排角落,水下机器人漂在养鱼池里,这些设备不是冷冰冰的科技产品,而是渔民们的“另一只眼睛”:让渔民们能在陆地上照看自家渔排,让孩子们戴着智能手表在水道边跑跳时,家长能从手机里听见他们的笑声。

渔民的日子,从来都不容易。有人开着大型拖网船出海,开渔一个月,出海作业四趟,亏本近6万,如果没有柴油补贴,根本支撑不下去。而没有大船的渔民,无法远航,就在近海捕鱼,“赶小海”谋生,同样吃力不讨好,两个人从早上四点出门,到下午回来,平均每天还赚不到100块。

风里来浪里去,每一分钱都浸着汗水。科技,正一点点改变着这片海上的艰辛。

养殖户石求立感触最深:“真要谢谢中国移动!以前一年365天,像被拴在渔排上,哪儿也去不了。现在好了,我学会了用渔排监控,用手机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年里,能抽出小半年时间出去走走,或者打点零工补贴家用,心里踏实多了!”这份“踏实”,是科技给渔民最珍贵的礼物。

岛上居民和常年住在渔排上的人,常面临交通不便、办事困难的问题。海上营业厅联合当地多个部门,搭建了海洋经济生活馆。这里还有5G+海上巡回法庭、海上银行、海上医社保便民服务站。这些服务,帮助渔民打通了办事的“最后一公里”。

在营业厅的窗口,渔民可通过5G视频远程咨询医社保客服。各部门工作人员能通过“云视讯”跨区域召开视频会议。码头上的云广播,播放着渔民关心的医社保参保等政策。5G海上法庭设有专门工作台,法官和当事人可使用支持直播、录播的5G设备远程开庭。作为先进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前哨,这座海上营业厅将数智生活的便利,带到了美丽的海岛。

“感谢移动服务,现在来海上厅不止可以办手机卡,还能完成医社保参保缴费、办理一些银行业务,有问题可以用5G视频连线相关工作人员,省时又省心,服务到我们心坎里了。”船老大陈言干这样说。

大黄鱼养殖户徐先生也深有体会:“过去,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网箱被拆除、转产等纠纷,因工作繁忙很难去法院进行调解导致矛盾无法消除,自从成立了5G+三都海上巡回法庭,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5G移动云平台提交证据,进行线上调解,真的方便多了。”

中国移动的这座海上营业厅,仿佛是投进湖面的一颗石子。一波波新技术、新服务、新应用,以它为圆心,在渔排间泛起数字化的涟漪。

涟漪不断扩散,渔排上的日子也就漾出了更多可能。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