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八部门重拳出击,联手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乱象
  • 工联网
  • 2025年9月16日 09:45

工联网消息(IItime)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直指行业无序竞争、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顽疾,以“组合拳”形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这场整治行动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决定我国汽车产业能否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可谓成绩斐然。连续多年稳定增长,2024年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一张闪亮名片,出口量持续攀升,今年1至8月,全国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忧。海外竞争的不断加剧,给国内汽车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内市场也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无序竞争现象在行业内愈演愈烈。部分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甚至不惜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为代价。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延长账期,将压力转嫁给供应商,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紧张。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恶意抹黑、虚假宣传等乱象也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面对这些问题,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工作方案》从多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全方位整治汽车行业的无序竞争现象。

《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这意味着,未来相关部门将密切关注汽车企业的成本构成和价格变动情况,对于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价格竞争的企业,将进行严格监管和查处。同时,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将确保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杜绝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不仅有助于维护市场的价格秩序,更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汽车产品。

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方面,《工作方案》着重强调了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此前,已有中国一汽、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小米、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并明确付款周期上限。此次《工作方案》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这一承诺的全面落实。同时,《工作方案》还提出要发挥“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建议)反映窗口”作用,受理供应商相关问题反映并协调推动解决,指导行业机构制定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

针对当前汽车行业网络上存在的恶意诋毁攻击、夸大和虚假宣传等乱象,《工作方案》提出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行业数据信息发布,坚决维护健康有序、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此前,工信部等六部门已经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此次《工作方案》再次强调这一点,可见整治行业网络乱象的决心之大。通过整治网络乱象,将净化汽车行业的舆论环境,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此次整治行动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将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变。当“内卷式”竞争成为过去时,我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场整治行动不仅是对行业乱象的“刮骨疗毒”,更是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提供中国方案的契机。未来,唯有坚持技术创新、恪守竞争底线、拥抱开放合作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


编 辑:甄清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