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2023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是工业互联网产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国家级标准陆续出台,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双跨”平台进一步“扩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累计注册量突破4000亿个,5G +工业互联网应用走深向实,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前我国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由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进入规模化应用推广关键阶段。随着平台技术不断创新、标准引领持续强化、应用场景快速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
标准不断出台,持续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为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政策规划,近年来,我国政府持续推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普及。
今年五月,《工业互联网平台选型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 微服务参考框架》和《工业互联网平台 开放应用编程接口功能要求》3项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对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提升多样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发布的3项国家标准中,《工业互联网平台选型要求》国家标准为平台需求方“选平台”提供了参考依据,帮助企业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水平,选择适宜自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 微服务参考框架》《工业互联网平台 开放应用编程接口功能要求》2项国家标准为平台供给方“建平台”提供了指引,指导企业开发工业微服务和应用接口,加速工业知识的模型化沉淀和平台的互联互通,为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奠定基础。
据悉,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重点标准研制和落地推广工作,持续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地方政府立足区域内产业,大力促进平台建设
从地方来看,各级政府立足当地产业及行业现状,因地制宜的制定对应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以上海为例,当地加快推进数字化公共供给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支持。未来,上海明确将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聚焦打造2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200家智能工厂;提升数据要素赋能力,打造行业数据枢纽,开拓产业新模式;提升数字基建支撑力,持续深化数字城市基础底座建设,优化数字新供给。
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2023)》,全省累计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56个,为该省企业赋“智”加“数”开辟新赛道。目前,安徽省已初步构建起行业平台纵向连接、区域平台横向覆盖、专业平台重点突破的平台赋能体系。
浙江印发了《高水平建设“互联网+”科创高地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围绕浙江数字化改革、工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展开重点研究。
山东则紧抓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入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进一步健全“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梯次培优体系,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工业场景赋能应用,更好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山东样板。
一系列文件的发布,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双跨平台”再添新军,覆盖领域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其中,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下简称“双跨平台”)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今年八月,“双跨平台”再次迎来扩容。工信部公示2023年“双跨平台”清单,新增包括中国联通格物Uni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金蝶星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火石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移动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海行云HiG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23个“双跨平台”,总数已达50家。
据专家介绍,从成长路径看,“双跨平台”分为3种类型:一是传统制造企业,立足行业知识沉淀和工业基因,深耕制造业工业场景的平台,占比62%;二是源于信息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立足信息技术优势和互联网基因,为制造业工业场景提供云化软件集成服务,占比22%;三是源于软件企业,兼顾软硬件研发,为制造业工业场景提供信息和通信设备生产运维服务,虽然占比仅为16%,但具备技术研发和用户规模优势。
当前,我国“双跨平台”发展规模呈现健康有序、高质量的增长态势,平台平均连接工业设备超218万台,平均承载工业机理模型超2.45万个,覆盖九大领域。目前,“双跨平台”承载工业APP数量已超过43万个。全国已有30多个省份围绕建平台和用平台部署重点任务,已基本形成部省联动、梯次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区域分布看,发展渐趋均衡,已经覆盖全国16个省份,兼顾东中西部地区。
未来,“双跨平台”将驱动发展内力强劲,着力锻长补短、固强补弱,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带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进入规模应用新阶段
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建设,不仅在数量、规模上进一步攀升,在平台应用水平上,也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由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已进入规模化应用推广关键阶段。
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由2021年的17.5%提升至2022年的22.2%,随着平台技术不断创新、标准引领持续强化、应用场景快速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
从地域上看,东部经济大省呈现“优”“稳”态势,京津冀、长三角和川渝等城市群成为周边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高地,三大城市群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
此外,工业企业上云率显著提升,2021年至2022年,全国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达到17.7%,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效开展设备数据实时采集、运行智能操控以及成效精准分析。同时,石化、纺织、电力、电子等重点行业业务云化各具特色。
全产业链深度覆盖之路任重而道远
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处于大举推广覆盖的阶段,虽然覆盖的行业、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企业接入意愿弱、接入成本高、数据标准不统一、平台盈利难等问题。
为了加快平台的建设与发展,领头企业的引领至关重要。但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低,企业面临资金压力较大,无论是大型企业投入资源进行平台研发与运营,还是中小企业接入使用平台,都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除了资金压力,数据标准不统一和企业定制化需求高等问题也增加了企业接入平台的难度。这不仅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还可能影响到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未来平台的深度覆盖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全行业的参与者也需要共同努力,通过联合研发、联合运营多方参与的方式,发挥规模优势,切实降低企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