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辽宁公司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所属16家风电场全部正式启用“无人值守”模式,实现了统一调度与分级管理的全新运营模式。那些曾在夜色中坚守岗位、辛勤监盘的值班员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视化、智能化的数据大平台,引领更加高效、安全、智能的运维新时代到来。
无人值守:智能化转型的“里程碑”
曾经,风电场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24小时人工值守。而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下,利用先进的远程监控技术和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对风电设备的全天候、高精度监控,从人工值守过渡到少人值守、无人值守模式,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图为检修人员在紧固发电机引出线螺栓
曹阳是风电场的一名老值班员。现在,他的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曹阳还记得,在“无人值守”模式开始推行的第一阶段,随着部分场站的集控业务和调度权限移交至运行调控中心,他的工作重心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需要目不转睛地紧盯设备运行情况,而是开始与调控人员协作,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跟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和开展运维工作。随着场站的值班工作开始逐渐向运行调控中心转移,风电场的传统人工值守模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第二阶段,随着地调风电场的设备调度权限逐步转交,智能生产数字化系统的作用愈发凸显。风机启停、故障告警和实时监控等工作逐渐集中到运行调控中心,这也让曹阳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那些原本需要他时刻关注、反复核对的数据,如今在智能数字化系统的统计与筛选下,变得更加清晰而突出。他逐渐从繁琐的监盘工作中抽出身来,工作重心转移到场站其他生产工作。
最终,在第三阶段,“无人值守”模式全面开启,运行调控中心在真正意义上接管了风电场运营与调度工作。超三千路的“天眼”视频网络实时关注风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分析让机组缺陷无所遁形,智能预警可以更精准的找到问题根源,机组摄像头音频检查大幅度的降低了机组重要部件故障的概率,功率预测让机组运维工作开展的更合理,更高效。风电场值班员们彻底从中控室里“走了出来”,全身心投入到风电场精细化运维工作中去。
智慧管控:现代化管理的“压舱石”
随着“无人值守”模式的推行,智慧管控成为龙源电力辽宁公司现代化管理的“压舱石”。在这一模式下,检修员的工作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图为调控人员通过远程视频指导检修人员维护消缺
高健是曹阳的徒弟,目前是公司的一名检修员。随着无人值守模式的实施,当高健对智慧管控是否可靠表示担忧时,曹阳信心满满地告诉他:“你尽管放心,调控中心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果设备有异常,调控中心人员会立刻收到故障信息或预警信息,迅速锁定问题来源并通知风电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随着该公司“一区域一集控”战略的深入推进,“分区监控、统一调度、数据共享、实时跟踪”的智慧管理体系愈发完善,所有风电场的实时状态和运行情况都被迅速整合到系统中,形成了统一的“大脑”,有效提高了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现在,高健和小伙伴们的工作变得高效了许多。他们通过运行调控中心每日发布的机组缺陷汇总信息,更加精准地掌握了设备异常情况,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更高效的检修方案和维护计划。
此外,通过龙源电力新能源生产数字化系统,各个场站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每个区域的子系统都与运行调控中心紧密相连,使运维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场站的整体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制定有效整改措施。
数据分析:数字化变革的“顶梁柱”
随着智能化运维系统的全面部署,也给检修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努力掌握更多数字化工具应用技术,以更好地开展智能运维工作。
图为调控人员通过数据分析研判风机健康状态
“最近几天风挺大,看一下这几天机组功率是否有异常,有问题的及时提出来。”公司调控中心值长战戈说。
“好的,没问题,现在有新上线的数据挖掘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可比以前方便多了,可以导出整体数据进行参考对比,功率异常的机组一目了然。”调控中心张景伦回答。数据挖掘系统通过全面收集风电场运行的各类数据,包括设备参数、运行记录、环境信息以及维修历史等,深入挖掘数据间的潜在联系,建立故障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模型,能够精确预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张景伦通过数据分析中发现了一台风机存在频报温度异常的情况。他立即将这一情况通报给风电场,并建议对风机进行停机检查。曹阳迅速响应,并通知检修员高健。经过仔细检查,很快找出问题所在,及时消除缺陷,风机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行。这件事不仅避免了故障扩大化,还提升了风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为确保生产数字化运维系统的持续优化与升级,该公司与科研机构及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更先进的风电场运维技术。同时,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课程和研讨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技术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分享成功案例,推动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促进员工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