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是发挥“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设施、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优势,紧密服务地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具有全国、区域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
工联网记者获悉,为指导各地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打造具有全国、区域引领效应的产业集群,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以下简称《工作规则》)《“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其中,《工作规则》包括总则、试点要求、申报程序、评审程序、批复程序、跟踪评价程序、附则等七章20条内容。
《工作规则》指出,先导区试点建设应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坚持创新引领、先行先试;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成效;坚持开放合作、安全发展的原则。应基于5G、工业互联网等相关基础设施,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融合应用创新、培育壮大产业生态、强化公共服务能力等举措,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
《建设指南》为开展先导区试点建设提供了发展政策先导、基础设施先导、行业应用先导、产业生态先导、公共服务先导等五方面16条参考内容。
众所周知,先导区试点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建设指南》提出,要制定专项政策,立足区域发展和产业实际需求,制定先导区试点方案,明确规划目标,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推进5G专网建设、设备改造、应用创新等工作,探索完善支持先导区发展的特色政策体系。同时,要加大配套支持,推动产融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力度,扩大信贷投放,形成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合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基础设施先导方面,《建设指南》提出强化5G工业专网部署,加快5G基站建设,推进5G网络在工业企业、园区的深度覆盖。完善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标识解析基础设施,打造专业型、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网络建设运营模式,引导使用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生态伙伴等建立多元化的协同机制,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合作开展5G工业专网的运营和建设模式创新。
《建设指南》要求,要立足地方主导和特色产业,锚定“5G+工业互联网”发展好、见效快、后劲足的优势行业,开展重点培育、重点支持、重点攻关工作。围绕重点行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行、检测监测、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环节,推广“5G+工业互联网”二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开展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5G工厂建设。
5G+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融合领域,需要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支撑。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优势,对于先导区试点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指南》提出,要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注重培养“5G+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持续建设“5G+工业互联网”人才梯队,构建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强化人才落地支持和能力提升,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