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万物互联、数据流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泛在连接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类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5G规模化应用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通信业现代化,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近期,一系列有关5G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正式开启我国5G“下半场”建设序幕。
政策集群效应显现 5G建设向纵深挺进
1月6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指出,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全面推进6G网络技术研发创新。
此前,工信部发布了2个有关5G建设的政策措施。
2024年12月30日,工信部印发《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是对2019年起实施的“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的全面升级。《方案》提出,着力提升“5G+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降低综合成本,推广典型场景,深化行业应用。充分释放“5G+工业互联网”乘数效应,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方案》提出,到2027年,“5G+工业互联网”广泛融入实体经济重点行业领域,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5方面能力全面提升,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方案》明确,未来三年“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整体思路和18项重点任务,为产业各方主体提供发展指引和行动参考。
同一天,工信部公布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的通知,确定南京、武汉、青岛、深圳、苏州、上海、宁波、广州、沈阳、成都10个城市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2024年12月19日,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以下简称《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升级方案》围绕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个升级”,系统部署了13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通过持续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全链条支撑力、网络全场景服务力和生态多层次协同力,全力推进5G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多方位赋能。
2014年12月5日,工信部召开了5G应用规模化发展推进会。会议对近5年来5G发展成效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5G应用规模化发展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会议强调,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完善产业体系,持续增强5G技术产业供给能力,形成“研发、应用、迭代优化、再应用”的正向循环。
5G下半场 5G-A商用市场开启
2024年是全球5G规模商用第五年,我国5G发展进入应用深化、技术升级的“下半场”。
“《升级方案》为新阶段5G技术和应用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路径,明确演进路径,即有序推动5G向5G-A按需演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主任王翠林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升级方案》提出要“构建5G-A产业链”“加快5G-A国际标准研制,推进网络、基站、终端等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广泛凝聚行业共识,加快5G-A商用网络部署。
相较于5G,5G-A拓宽了能力边界,可以简单总结为四个“十倍”提升,即十倍带宽、十倍连接数、十倍定位精度、十倍能效改进。5G-A是5G向6G演进的过渡阶段,其身上已经在展现一些6G特性,比如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
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是全球5G-A商用元年,如何推进5G向5G-A演进成为新焦点。正在倚靠数字化转型提升能级的大城市,成为5G-A应用落地的沃土。上海的计划是到2026年底,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
据了解,中国移动5G-A无源物联(备注:所谓无源物联是5G-A的典型应用场景,终端或标签不需要外置电源,而是通过能量采集技术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微能量,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已在7个省、20多个项目中试点验证。由天津移动自主研发的5G-A空天地一体海洋卫星执法船系统,正式在滨海新区落地启用。
据报道,在华为等通信企业的助力下,天津部分运营商在天津核心城区实现5G-A全域覆盖,形成超大带宽的移动网络,稳步推进了5G-A的商用进程。
中国移动智能连接部总经理全建斌认为,政策支持、产业创新需求、轻量化低成本解决方案是5G-A无源物联的关键要点。
对5G-A来说,也要构筑起一条完整且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推进标准制定,实现技术突破,加快规模落地。
《指引》指出,当前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围绕流通利用业务场景,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探索形成多种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解决路径,并在不断迭代发展。在推动技术设施化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作用,鼓励大胆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技术收敛,推动技术规模化部署、系统化应用,为构建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奠定坚实基础。
《指引》指出,利用两到三年(2024-2026年)左右时间,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支持部分地方、行业、领域先行先试,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到2027-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和运营体制机制。
《指引》提出,推动传统网络设施优化升级,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全面推进6G网络技术研发创新,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
三大着力点 推动5G应用量质齐升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通信网络设施,中国5G发展“上半场”已完美收官。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扬帆”行动计划)收官,我国5G基站数达337.7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4个,超额完成18个的发展目标;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57%,超过40%的既定目标。
工信部通报2024年度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重点城市总结评估情况,上海、广州、武汉等16个城市在流量提升、连接规模、应用创新、网络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取得突破。据介绍,2021年,工信部等十部门发布“扬帆”行动计划,到目前5G应用关键指标已超额完成。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5G应用发展正处于由技术驱动转向价值牵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的关键窗口期,需要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巩固现有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5G应用实现量的规模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副主任、5G应用产业方阵副秘书长潘峰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升级方案》的最大亮点是全面描绘了未来三年5G应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同时,5G规模赋能成效凸显,5G产业供给不断丰富,5G网络能力显著增强,5G应用生态加速繁荣。
“对于5G应用高质量发展而言,5G能力普适是前提和基础,5G应用普及是重点和关键,5G赋能普惠是目的和意义。”潘峰表示,这三点既是5G应用高质量发展的下一阶段目标,又是未来三年推进的三大着力点。
王翠林表示,《升级方案》明确5G向5G-A演进的路径外,强调多技术融合,深入推动5G与各类数字技术高效协同;增加多元供给,加快推动低成本高质量终端产品应用普及;深化应用协同,全力推动5G应用走向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王翠林介绍,《升级方案》提出要推进5G与AI、北斗、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行业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供需双方结对攻关,深化跨领域技术联合创新,健全5G融合应用技术研发体系。
四个升级 助力5G全方位赋能
随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5G早已融入生产生活中,为千行百业赋能。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5G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其中,更是有一批先行者已经“尝鲜”5G-A网络,第一批5G-A智慧工厂已经投产。
《升级方案》围绕应用、产业、网络、生态等5G应用发展关键要素,提出了“四个升级”:一是通过加速新型消费、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等三大类应用提质扩面,持续推动应用升级;二是通过提升核心产业、融合技术、应用产业、标准体系、应用安全等五大产业关键环节供给能力,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三是通过强化面向公众和行业的网络服务能力,持续推动网络升级;四是通过凝聚地方、企业、平台等主体创新合力,持续推动生态升级。
记者了解到,“四个升级”旨在持续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全链条支撑力、网络全场景服务力和生态多层次协同力,全力推进5G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多方位赋能。
王翠林指出,《升级方案》的出台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夯实产业升级基础底座。《升级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大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推进5G专用网络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5G工厂和园区,全面推进网络服务能力升级,不断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同时,《方案》牵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激发产业协同创新活力。
《升级方案》的提出对于工业企业有何助力?王翠林表示,《升级方案》的出台为我国工业企业数智转型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和多场景服务能力。
在技术支撑方面,《升级方案》进一步加强5G行业终端模组、融合装备、解决方案、融合应用标准等发展布局,加快5G行业虚拟专网在工业、能源等领域规模部署,为智能工厂建设奠定坚实物质技术基础。此外,5G规模化应用将带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链条普及应用,协同赋能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在应用场景服务能力方面,《升级方案》加快推动电力、矿山等5G应用先导行业重点应用场景率先实现规模应用,面向工业领域新场景新需求,推动5G应用场景创新。同时,以生产经营关键环节规模应用带动全生产线设备和系统智能升级,促进生产管理流程优化调整,显著提升工业企业生产效率。
应用升级 为消费与生产变革提供强大动力
《升级方案》提出,应用升级,推动多方位深度赋能:5G带动新型消费扩大升级,赋能生产经营提质升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彭健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在赋能个人消费方面,《升级方案》提出,通过培育新终端、丰富新体验、营造新环境等,以5G带动新型消费扩大升级。在赋能垂直行业方面,加强5G与制造业、电力、矿山、油气、农业等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应用,赋能生产经营提质升级。在公共服务方面,强化5G对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赋能,助力公共服务普惠升级。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胡理巨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信息消费、数字消费作为新型消费的典型。近年来,特别是直播和短视频、短剧消费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线上视听消费、远程办公与云服务、移动智能健身等会员制新型消费异军突起,大空间、元宇宙、游戏科技赋能文商旅等创新业态涌现,无不反映了技术进步对新商业模式的变革与促进,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升级方案》提出5G带动新型消费扩大升级,一方面是对5G试点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更是基于5G技术优势,体现在消费领域推动规模化应用的信心。通过政府引导和行业应用示范,5G技术的低时延、高带宽、多并发能力为数字消费、信息消费的进一步扩大提升筑基护航。”胡理巨认为,扩大5G网络覆盖范围,保障5G网络服务质量,降低5G终端产品价格,放宽5G行业应用准入门槛,是《升级方案》落地见效的基本条件。
此外,《升级方案》提出,进一步深化5G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用。《升级方案》中表明,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推进“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面向大中小企业深化重点行业领域5G工厂建设,推广一体化、集约化解决方案,打造5G工厂建设标杆。
对此,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宗胜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当今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举措为工业领域的变革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产业升级维度而言,‘5G +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有助于推动传统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企业能够借助这一契机优化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催生诸如远程智能运维、个性化定制生产等新业态,增强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与附加值。这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能带动整个工业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与整体提升。”时宗胜说。
双轮驱动 基建与应用协同创新发展
尽管我国5G通信网络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相关人士表示,当前5G技术应用渗透还不够深入,5G通信上下游企业合作不够紧密,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场景还缺少稳定的网络覆盖,各个企业之间存在协同合作不足的问题。
彭健表示,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动性,打造5G规模应用地方样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育5G应用创新企业梯队;发挥平台聚合作用,构建5G应用推广平台矩阵,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打造5G规模化应用生态升级版。
彭健建议,坚持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双轮驱动。加速5G向偏远区域延伸,深化重点场景高质量覆盖,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加大供需对接和优质资源共享复用力度,促进行业供需匹配更加精准、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潘峰则认为,要进一步通过创新驱动推进5G能力升级,适配更多场景差异化能力需求;进一步通过应用牵引实现多技术融通,适用更多场景数字化转型需求;进一步将5G应用扩散到更大规模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将5G应用扩展到更多场景和更新领域;进一步将5G应用扩大到更大范围的深入合作。
“要推进5G行业、个人应用协同发展。”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人介绍,面向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G应用向智慧海洋、数字体育、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加速拓展,进一步激发5G行业应用赋能潜力;面向个人应用,加速5G新通话、裸眼3D、云手机等应用创新,持续释放信息消费潜能;打造多技术融合的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降低5G应用部署门槛、提升5G应用赋能效益;研发推广基于5G技术的“小快轻准”数字化技术产品,更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基础企业的多元化应用需求。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人表示,《升级方案》提出强化统筹联动、优化频谱供给、完善要素保障、加强动态监测等四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