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5G >> 正文
我国移动物联网迈入发展新阶段
  • 人民邮电报
  • 2025年9月29日 09:02

工联网消息(IItime)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络——记者从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获悉,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数达28.72亿,“物”连数在移动连接中的占比超过60%,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物超人”步伐持续扩大。

我国移动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含金量”不断提升——2025年上半年,我国移动物联网综合收入达284.02亿元,其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为29.31亿元、175.36亿元、79.35亿元,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这些应用规模和产业价值重要数据的发布,释放出明确信号: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迈入量质“双提升”发展阶段。

基础强 应用广 生态优

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成效显著

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移动物联网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等多个指导性文件,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移动物联网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随着政策引导性作用的持续发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物超人”步伐持续扩大,呈现“基础强、应用广、生态优”三大特点。

移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截至8月末,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464.6万个,面向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的差异化接入能力已经夯实,多网协同发展、城乡普遍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来,多地针对移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前部署、锚定发展目标。上海提出,持续夯实物联网络底座,加快推进5G RedCap全城全域覆盖,按需提升5G NB-IoT在重点领域深度覆盖水平,推进移动物联网规模化部署;江苏提出,推进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推动NB-IoT、5G RedCap物联设备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同步投用。

移动物联网应用持续走深向实。我国移动物联网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共服务、车联网、家居、制造等领域连接规模均已突破亿级,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慧家庭发展,赋能作用不断彰显。

在河北雄安新区,借助NB-IoT技术,全国首个城市级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汇聚了45万块智能表的计量数据,居民缴费效率提升80%。在江西,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今年上半年达4105.4万户,在车联网、公共服务、智慧家居等领域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在重庆,“5G+物联网”技术底座托起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无人果园和鱼菜共生AI工厂。在广东深圳,移动物联网成功“上车”——车载设备可即时将传统车辆升级为智能网联车,实现车辆厘米级定位、多模态通信与融合感知。

移动物联网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我国已形成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设备、服务等环节的完整移动物联网产业链,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基站、核心网设备等领域具有整机制造优势,在模组、终端等产业环节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

看产品——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移远通信、中国移动、广和通、日海、利尔达5家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前五位,5家厂商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比例达69%。看生态——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挥移动物联网链长作用,拉通产业供需,探索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实现标准共建、技术共研、行业共拓、价值共创。

“通感智值”四向发力

推动“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跃升

尽管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高端产业有待突破、行业应用有待深入、连接价值有待提升等挑战。移动物联网发展方阵秘书长潘峰建议:“深化移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提升移动物联网行业供给水平、创新赋能能力和产业整体价值,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多位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移动物联网的下一步可向“通感智值”四个方向发力。

“通”即夯实基础设施底座,持续推动网络深度覆盖。“结合需求适度超前建设移动物联网络,按需提升5G NBIoT在重点领域深度覆盖水平,加快全国县级以上城市5G RedCap规模覆盖。”潘峰建议,“面向城市智联、低空智联、农业智联等场景的网络适配也是发力方向。”联通数科物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何非表示:“正在不断优化5G物联网,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网络要“建得好”,还要“质量高”。中国信通院无线电研究中心无线应用与产业部主任曹磊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开展重点场景移动物联网质量评测,推动Red-Cap等网络质量提升。”

“感”即提前布局感知类技术,聚焦潜在规模化应用场景。中移物联网市场运营部副总经理宋志强表示:“移动物联网感知类应用需求爆发,空天地立体网络建设加速,卫星、无源物联技术发展迅速,虚实共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中兴通讯RAN产品副总经理赵丁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移动物联网感知类应用场景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如低空经济中的无人机、航路设施,社会民生类的桥梁、山体监测,陪伴经济中的AIoT产品、小萌宠等。”

“智”即深度融合AI等智能技术,催生连接新需求。天翼物联市场生态赋能部总经理梁薇表示:“AI重构物联网,随着AI创新和AI入端,产生了新的连接需求并促进新型终端的创新。”对于终端发展趋势,华为无线产业发展高级总监乔新昱认为:“物联网AI的融合提速,AIoT产品是当前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多位专家建议进一步推进Al智能体开发,提升终端协同联动能力,实现数字人、智能体等更多终端的接入。

“值”则是产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赋能垂直行业提质、降本、增效。“消费类市场在下降,产业级市场在增加。”梁薇认为,“移动物联网的连接数由智能抄表、共享单车、POS机支付、充电宝、工业数采等行业大规模应用场景支持,可重点关注百万级、千万级的行业应用场景。”其中,“工业终端连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赵丁表示,“基于5G工控终端,通过云化PLC来提高工作效率是重要方向。”

从“人联红利”到“物联红利”,我国移动物联网的发展“答卷”显示了信息通信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显著成果,开启了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可以期待,我国移动物联网将进一步带动社会生产各环节持续壮大,成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数字中国的坚实底座。


编 辑:刘艳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