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苏州工业园)169个,生产总值达到15.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3.4%。
其实,除了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普通工业园区规模和数量也在蒸蒸日上。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2百强园区中,GDP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有48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的园区就有65个。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园区是各地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工业互联网园区作为工业园区(含智慧园区)的工业互联网升级版,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园区经济,已成为各地园区竞争转型的新赛道。
工业互联网与园区如何结缘?
园区具有产业聚集度高、企业关联性强、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突出的特点。而工业互联网对园区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正好契合我国园区的发展诉求。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曾说:“园区和集群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园区内企业具有共性需求强、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的重要突破口。”
工业互联网赋能园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带动园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通过运用5G、TSN、工业以太网等技术,对园区内外网进行升级改造,降低园区通信和运行时延;二是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园区可通过引入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园区数据,全方位实时掌控园区运行状况,以达到更有效的顶层规划管理;三是促进园区产业优化配置。传统工业园区常有“信息孤岛”问题,相互之间壁垒严重。工业互联网园区通过各产业间的信息互通,甚至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可以实现更优的“资源均衡”;四是带动园区内企业节能环保。“双碳”园区一直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工业互联网通过算法仿真、预测和预警,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避免浪费。
路已至此,又当何为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其实,政府一直重视工业互联网园区的发展。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在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时就指出,要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2018 年 6 月,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也指出支持和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此次“百城千园行”活动,通知中规划的非常详细,包括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要素、应用这七大方面与园区的结合。而笔者认为,工业园区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可以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建设。“网络是基础”,其中,加强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建设,不仅要通过5G、TSN、SDN等技术提高工业生产和园区运营通信过程中的网络质量,更要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现人、机、物、料等全要素的互联互通,拓展网络的覆盖面。
第二,发展园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园区二级节点。在今年7月,全国首个园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巴南经济园区正式上线。其实,不仅园区可以建设二级节点,园区内的企业也同样可以。企业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一方面为企业内部提供标识编码注册和标识解析服务,推动企业内部软件系统(如 MES、CRM 等)与标识解析系统的对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企业标识系统与公共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的对接,服务企业生产、加工、检测、物流、售后、管理全过程。
第三,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 落地。“平台+园区”是天然的结合场地,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曾指出:“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最小单元,政府的监管、园区的治理和产业转型的各类场景丰富,通过‘平台+园区’能够形成园区数字化的各类新模式新业态,为平台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可深度结合园区企业和园区管委会重点需求,为政府治理决策提供“工具箱”,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加速器”,为平台企业完善产品服务提供“练兵场”。
第四,加强工业互联网园区安全建设。园区应具备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监督检查、监测预警等机制,促进园区安全监管、防护、治理等安全基线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