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头条文章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数智改造是制造业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 工联网
  • 2022年11月17日 07:55

工联网消息(IItime)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在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论坛上表示,以数字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是改变制造业生产方式、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我国制造业规模体量大,产业体系完备,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和660个工业小类,是全球唯一具有联合国产业分工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种重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居世界第一,PC机、空调、太阳能电池、手机等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这是毫无疑问的优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杨华勇指出,我国存在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整体来看产业链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的全面提速,推进大工业改造和装备升级,个别领域达到了从“追赶”“陪跑”到“领跑”,但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规模化全链条多功能的数字化改造还在起步阶段,从“一颗螺丝钉拧几圈”到“盾构机如何调整纠偏确定方向”,都是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为了解决以上困境,杨华勇提出针对性建议。他说:“数字化转型要应对硬件设备互联互通的难度,提高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水平,降低数字化转型范例推广的成本,要应对研发、设计仿真模拟,生产控制等高端工业软件的供应链安全风险隐患,还要探索工业数字开发利用模式,找到工业大数据应用突破点,以数字技术支撑,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

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

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是大国经济的底气也是担当。

杨华勇表示,数字化制造技术改变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从研究设计制造到工程产业化,在这庞大复杂的工业体系里,不同行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各有不同,在生产批量、制造模式、工艺流程、企业规模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运维等产业链环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设计种类难以计数的硬件接口。

杨华勇建议,要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互联网、AI等新技术的布局应用,对于加快关键芯片、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工业技术领域的自主化进程,进一步实现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跨越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有效应对各种重大风险和外部冲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技术。

助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当前,制造业受到能源、资源的约束,绿色发展任务艰巨,促进全面绿色化转型是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精准性、时效性、全流程系统性的优势,通过数字技术对关键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够有效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溯源追踪分析评价,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进行能源管理与排放监测管理,促进供应链资源回收利用,弥合不同规模制造业企业间的数据鸿沟等。

杨华勇表示,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传统制造业综合成本不断升高,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问题持续凸显,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支持制造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生产、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降低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物资和能源损耗,减少碳排放,也是加快发展绿色转型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需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杨华勇表示,以数字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是改变制造业生产方式、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编 辑:盖贝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