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王岳 腾讯云高级战略总监
马徐 腾讯云高级战略总监
吴朋阳 腾讯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李南 腾讯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邴金友 腾讯云智能制造资深战略总监
11月30日,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智能制造论坛正式举办。会上,腾讯云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腾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洞察报告》,全面展示腾讯在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思考、定位、优势能力,以及在研、产、供、销、服领域的案例与最佳实践。
“以人为本” 将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把握住的长期主线。所有数字化转型活动都是为了能够给组织、员工、 合作伙伴、用户以及最终消费者创造价值。
- 李强 腾讯集团总裁、政企业务总裁
以数据采集、网络通信、计算分析、人机交互、仿真预测等代表的数字工具将成为新的生产力,以“数字技术+连接对象+行业知识”的转型范式将对产业生态形成深远变革。
- 司晓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
腾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洞察报告
【以人为中心】的连接、数据与决策
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 破旧立新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业悄然迈入新的阶段 - 破旧立新。在与众多企业管理者接触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从工业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开始不满足于旧有模式与规则下的改良,而是寄希望于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倍增创新。通过创新,在更短时间内,以更少的人力与资源投入,实现 业务的倍速增长、极致的运营效率以及卓越的用户体验。
比如特斯拉,研发投入尽管只有丰田的1/4,但电动汽车销量却远超工业时代的强者;三一、美的企业员工数量近乎腰斩,营收与利润却能连创新高;以及玲珑轮胎,疫情期间整个轮胎行业的销量是负增长的,但玲珑反而逆势增长50%。
尽管上述企业转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即“破圈”:开辟一条新的思维途径、引入更多创新技术、重新定义运营与商业模式。宁德时代制造专家曾提出,“智能制造的未来方向是极限制造”,并成功将动力电池缺陷率由百万分之一提升到十亿分之一。这样的极限效率,仅依赖传统工具与固有经验绝非可能。再以轮胎行业为例,一家大型轮胎生产企业每年SKU接近20000件,这意味着企业在具备生产十几万条轮胎这样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小批量、个性化订单,并且还要盈利。因此,企业唯有将原有的生产方式、运营流程、供应链体系用数字化的方式重新来过,方能响应复杂市场环境所催生的极致需求。
所以企业要破旧立新。在规模与范围上,企业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无死角的数字化。过去多是单点、小范围的优化,做的是修修补补的活儿, 且都是各做各的。现在企业则是要像下棋一样,先谋全局,再去落子。而在数字能力的构建上,更要强调跨领域、跨学科技术之间的组合与联动,并引入更多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内的指数型技术,方能支撑企业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创新活动。
二、2023制造企业数字技术应用七大趋势
数字化创新的成功绝非仅凭单一或是少数技术的应用,而是依托技术之间不同组合所释放的乘法效应。伴随数字化的精耕细作OT、DT、IT技术之间的融合也在提速,且不断扩大其影响。根据腾讯的观察,2023年七项数字技术有望扩大其在组织内部的应用范围,并创造明显的价值与收益。
移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制造企业“标配”- 更多工业应用正快速由PC端转向移动端,以响应碎片化、去中心化以及实时性的新工作方式。预计2023年,面向大量特定、高频应用场景的、小而美的移动工业APP与小程序将迎来井喷。而伴随工业APP使用量的激增,基于移动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望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的“标配”,将更多承担移动工业APP统一开发、部署、集成与调用的职责;
全栈工业AI能力加速算法工厂建设– 骨干制造企业将率先完成AI技术在多个核心业务场景上的落地。工业AI由试验、试点逐步扩展到车间/工厂级的部署,企业借此实现由现阶段局部决策优化升级到全局决策最优。为此,企业开始着手以工程化方式推进工业智能的整体落地,包括工业数据中台、边缘计算、机器学习平台、算法模型在内的全栈工业AI能力;
数字工厂中枢, 平台化打造数字工厂–2023年,为减少系统孤岛、提高数据与应用的开发效率,更多制造企业倾向采用平台化技术架构推进数字工厂的整体建设。届时,工厂都需要安装一个基于云、边协同架构的数字中枢,用数据驱动工厂的精细化运营与精准决策。行业/企业的业务侧重不同,数字工厂中枢的架构也不尽相同,但四个核心平台不可或缺,即边缘计算平台,将云计算z搬到离数据源头最近的地方,提供敏捷、安全的计算能力;工业物联网平台,负责各类设备的统一接入;工业大数据平台,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源数据进行统一汇聚、管理与数据挖掘;以及云原生应用开发平台,基于容器、微服务、低代码开发工具, 支撑工业APP的敏捷开发与集成。随着工厂生产环境的日益复杂,数字工厂中枢概念将会被更多生产企业所接受并付诸实施。
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工作体验技术 – 伴随数字化转型重心向“人”的回归。以“提升体验”为目的数字技术在2023年将获得组织的优先投入。新一代协作办公工具、AR/VR、RPA、数字虚拟人、低代码、AI辅助决策等数字技术将更多以组合的方式嵌入到企业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在提升员工数字化能力的同时,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同时,疫情的反复也将加速全面工作体验技术的落地,以更好支持混合办公的新工作方式。
C2B平台 2.0,打通由消费侧到供给侧的最后一公里 – 如果说C2B 1.0仅是用户、渠道与营销体系的数字化,那么在2.0模式下,品牌商可做到与用户形成价值链全过程的直连与交互,且真正意义上实现反向设计、反向研发、反向生产,提升大规模客制化能力。C2B 2.0是思维模式上的转变,更是数字能力的升级。在C2B2.0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的搭建,以及前端营销系统与后端核心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都将遇到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企业在追求价值增量创造过程中绕不过的“坎”。
虚实融合,下一代工业数字孪生技术 – 工业元宇宙当前还仅是处于设想阶段,但与元宇宙相关的核心技术, 包括游戏渲染引擎、高物理仿真、计算机图形、高精度实时渲染等技术,未来一年将会更多参与到工业软件生态体系建设当中,成为构建数字孪生的使能工具。元宇宙技术与传统工业数字孪生技术的结合,可以大幅降低模型创建以及高仿真世界的难度,未来在研发仿真、数字孪生工厂、以及自动驾驶模拟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自研游戏引擎技术为代表的工业元宇宙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核心基础工业软件。
数字原生技术重构工业互联网平台底座 – 进入后云计算时代,越来越多平台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正在围绕容器、微服务、低代码、云安全等数字原生技术重新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基座。2023年,更多数据与工业应用将群体迁移到数字原生平台,并基于平台进行创新应用的统一开发、交付、运维与迭代,以提升数字技术能力的弹性与可扩展性,快速响应前端用户需求变化。
三、腾讯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优势“与”四个方向“
如探究创新的本质,其并非是从0-1的创新,而是组合式创新,是现有要素的全新组合。尤其是在后工业时代,越是看似不相关的要素组合在一起,越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腾讯的逻辑便是将集团的技术与生态资源以最优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以云作为统一出口,服务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硬核数字技术、2C能力2B化与跨界创新实践构成了腾讯服务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能力模型。
“三大优势“:
“四个方向“:
腾讯智能制造分别就点、线、面、体四个维度,不断摸索自 身的的定位、差异化优势、以及发展路径,将腾讯的硬核科技、2C能力优势以及跨界创新领域的最佳实践成功转化为制造业专属的产品、 服务与解决方案。
四、做好数字化转型的三件事 – 连接、数据、决策
在腾讯过去几年参与的众多数字化转型项目中,发现尽管转型场景、路径、所采用的技术各不相同,但其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连接效率、数据效率和决策效率开展转型工作。腾讯也都是在围绕这三件事服务好制造业的转型与创新。
连接- 企业所有商业活动的本质都是一个接着又一个连接,“连接力”的比拼正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战场。例如当轮胎生产企业成功将经销 商、门店、最终用户以及设备以数字化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那么这家企业便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商,而是升级成为平台服务商与用户运营商。企业的竞争逻辑、商业逻辑与生态逻辑得以成功升维。
数据 – 数据是核心生产要素早已达成共识。但企业在数字化上投入越多,数据孤岛、信息孤岛的问题反而越严重。这就导致分析、决策多是片面的、不充分的,且与其他部门的决策相矛盾。以在工程机械行业为例,用户数据与设备运行数据都是分别锁在营销部门与IoT部门的系统当中,形成一个个信息茧房。但试想如果两者数据能够打通,将用户数据与其操作的工程设备数据相匹配,便可以生成更多洞察,进而转化为增值服务,比如可以通过对设备使用数据的全面分析, 反哺配件的自动化营销、 预测性保养服务跟进、或是二次销售线索。
决策 - 由“数据+算力+算法”驱动的智能化决策取代经验决策。越是复杂的业务,企业越是需要引入大量的算法与模型,方可有效化解转型的复杂性,达到极致的运营效率。未来的企业,决策流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应由几百、上千种的算法来支持,并且是站在全局视角的智能决策。决策智能化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并放大企业之间的能力差距。
五、“以人为中心”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杨国安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 数字化=Technical(科技)X Social(人的 因素)。数字化转型,技术是表象,本质是人。所以所谓数字化,就是要学会怎样利用数字技术来激活 人的潜力,并最终服务好人。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资产不再是设备、机器,而是员工、户、合作伙伴。数字化离人越近,转型收益往往越高、成功率也越高。
组织/员工转型,打造敏捷协作模式
通过一个统一的集团级共享服务平台,为各业务团队提供所需的共同能力、信息与资 源。通过这样一个“1+N”的组织形式,前线业务团队既保证了敏捷性以及团队间的协作效率,又可以享受到后方的强大补给。
生产运营转型,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能力
在生产环境中,数字技术最大的价值是服务劳动者,应当优先考虑劳动者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包括: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增强现场员工的能力。在以人为中心的工厂,人机关系的重新定义已经是进行时,新一代蓝领工人将更多从操作工(operator)的角色转换成“辅导员”,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得以被最大程度激发。未来的工厂,工作环境应当更安全、更友好。工人应当被授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且赢得更多的尊重。
腾讯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帮助多个领域的企业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能力:
富驰高科AI质检-让AI技术代替人来“找茬”
云无界无人矿车-人机协同重构
数字工厂操作系统 - 车间“智变”让决策更科学
掌上数字工厂-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协作网络
*案例详情见报告原文
服务与商业模式转型,升维重构增长逻辑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心正逐渐由供给侧转向需求侧,从过去的红海搏杀转向新蓝海竞争。同时,制造企业在商业模式探索过程中,也更加遵循三个原则:创造性、经济性以及社会性。过去一年我们观察到,众多行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无论是采取企业母体内部孵化的方式,还是独立 于母体的外部创业,都在将更多精力注入到服务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其中不乏有企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玲珑轮胎新零售平台,驱动企业由轮胎制造商向服务运营商转型
某工程机械头部厂商数字营销平台牵引客户体验、转化与服务的全面提升
某纸业集团数字产业链平台,助力“链主”引领产业升级
*案例详情见报告原文
IT转型,赋能场景创新、业务响应与产业升级
在腾讯看来,算力的跃升和弹性、敏态研发、以及助力业务能力开放构成了今天IT技术的新特征。因此在制造业,IT转型落脚在:
铺设弹性基础设施,破局算力瓶颈
打造一个敏态的软件研发基座
业务能力开放共享,助力产业翻新升级
基于以上的IT转型落脚点,上海电气等多个企业完成IT转型标杆案例:
上海电气云仿真平台-弹性算力,破局工业仿真成本效率最优解
三一集团级技术中台-研发效能规模化提升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业务能力与实践的封装与开放赋能产业升级
*案例详情见报告原文
组织转型、服务/商业模式转型、生产运营转型、以及IT转型这四个转型领域并非彼此孤立的,而是转型 蓝图中的四块拼图,互为条件、相互咬合。腾讯在其中更多是聚焦在平台化数字能力与连接领域的优 势,推进企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六、数字化转型的五个阶段与六个关键成功要素
企业转型的最终转型核心驱动都将由成本驱动转向用户与创新驱动;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在营收中的占比逐年增加;企业的生产运营与商业模式也将趋于平台 化与生态化,最终的竞争也将转为生态层面的竞争;同时,平台型的业务模式需要更为复杂的平台化技术架构与系统来支撑。
在腾讯参与的众多转型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数字化转型处于什么阶段、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与路径,其基本的成功要素都是相似的。凡具备以下六个关键要素的数字化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加:
七、构建可组装的模块化数字能力
腾讯云在产业互联网的定位是连接器、工具箱与生态共建者。因此在数字化能力的构建上,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将复杂系统解耦成相对简单、具有独立功能、可组装的模块,以化解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八、拥抱面向未来的数字跃迁
数字科技正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推制造企业的组织创新、生产运营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IT创新,更重要的是,帮助不断提升“以人为中心”在企业价值中的重要性。腾讯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即发挥腾讯的数字科技优势,“以人为中心”,帮助广大制造企业加强廉洁、用好数据、做好决策,助力企业全面拥抱数字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