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标识 >> 正文
工业零件有了专属“身份证” 国家顶级节点(北京)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与发展提速
  • 工联网
  • 2025年1月23日 14:18

工联网消息(IItime) 一扫标识码,消费者能看到每袋食盐从制作到生产销售的“旅程”,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追溯;戴上AR眼镜,车间里工作人员就能按照数字工单快速检测车辆细节情况,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2018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在北京市顺义区上线,2022年“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北京)落户北京。记者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获悉,截至2024年12月底,北京市拥有二级节点23个,累计标识注册量149亿个,累计标识解析量232亿次,接入企业数量85246 家。目前已实现标识解析体系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食品等多个行业应用和规模化发展。

防伪溯源  消费品“旅程”全记录

食用盐包装上看似普通的标识码,却能记录着这袋盐的“前半生”。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通过扫描包装袋上的标识码,就能一览食盐的详细信息。

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是在工信部指导下,由中国盐业协会建设并运维的对全国食盐的生产、批发进行电子防伪追溯的应用服务平台。平台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把食盐追溯二维码应用在食盐的生产、批发物流配送、使用以及政府监管的全过程。

采集、生产、流通……食用盐的每一个步骤都能被详细记录下来,不光消费者吃上了“放心盐”,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也能具有食盐追溯、召回与应急处理等各项功能,防止假冒伪劣食盐流入市场。同时,通过标识解析体系,平台还能实现跨部门、跨企业和跨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国家食盐储备和应急管理、统计分析、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小到食盐,大到家具,标识解析技术已经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国家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是首个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消费品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获悉,目前中心培育了200多个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120多家技术服务商,沉淀了500多个数字化模型,服务工业企业超过8000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0%,汇聚了300多家供应商,开展培训实训超过10000人次。服务领域已经覆盖食盐、食糖、白酒、肉制品、家具、植物油、箱包、包装等行业,以及适老家居产品、轻工智能制造、轻工碳中和碳达峰、数字化人才、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生态体系。

打通上下游  推动行业智能化管理

“以前检测需要对着工单来,现在工作人员戴上AR眼镜,扫码就能获取电子工单!方便多了!”中邮普泰汽车销售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道。

当标识解析技术撞上AR技术,会出现怎样的火花?

中邮普泰汽车4S门店里,工作人员检测时戴上眼镜,只需扫下标识二维码,就能轻松获取检测流程,并且按照眼镜提示的步骤完成检测任务。不仅让工作人员有效避开漏检,还能将检测过程全部留存记录。

以前汽车厂商将车辆运输到4S门店进行交接,工作人员需要拿着纸质工单对车辆的外观、车漆以及内饰等细节进行仔细检查,并用手机拍照留存。“这样不光效率不高,还非常容易出错。”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标识技术和AR技术的结合,不光检测,汽车的保养、维修等全过程都会被记录,并且消费者识别后就能第一时间获取车辆保修等全过程。

检测、维修保养等全部过程通过AR眼镜的摄像头全程录像,进行赋码留存并与车辆绑定,当出现问题或纠纷时,可快速定位查看检测视频,帮助减少或避免权责纠纷的问题。

标识解析技术不光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依托参与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亚华物联推出物联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燃气行业的物联网终端提供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实现燃企数据要素的统一、集中、规范管理,确保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和共享。

燃气表的每个元器件都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通过对每个元器件的记录,标识解析技术能拉通上游产能数据,对表厂内部生产能力进行实时、精准、全面的监测与分析,实现高效且适应性强的柔性供应链管理。

燃气表的落户安装到售后运维一整个流程信息通过标识解析技术被记录,通过与工业互联网标识结合,将原有的燃气表集成安全芯片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与每个燃气表的身份进行绑定。依托可信解析平台、标识管理服务,数据可与政府监管机构安全共享,为行业部门提供可信服务,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权威。方便日常的监管监控。依托标识解析体系,实现终端与多行业信息共享,提升效率。

标识解析规模化  2026年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和“神经系统”,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可靠水平具有重要赋能作用。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

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数字算法、关键数据等赋予全球唯一的编码。解析系统依据标识编码对网络地址和相关联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一解析,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为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的供应链全流程管理、追踪溯源、网络精准协同等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企业对于标识应用的需求日益迫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由“建设”转向“应用”速度加快,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

《行动计划》是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也是第一份多部门联合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的政策。《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

关键指标方面,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重点领域方面,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基础支撑方面,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产业生态方面,标识解析关键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面建成,累计上线二级节点达381个,接入的企业节点超过50万家。国家顶级节点(北京)上线二级节点129个,累计标识注册量超2337亿个,累计标识解析量超2738亿次,辐射北部9省,成为北方地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汇聚点。

编 辑:程琳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