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3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陈昌盛表示,有关部门正在抓紧部署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产业赋能方面,要让人工智能尽可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利用起来,积极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
终端应用方面,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AI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快速发展。
场景培育方面,今年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场景应用。
发展人工智能还要继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据开发利用、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等等。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聚集,特别是青年人才聚集,要把更多资源向年轻人倾斜,支持他们去闯,去放手干,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和开放包容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发展。
关于国际合作,陈昌盛表示,人工智能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这需要全球的努力。中国2023年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表达了要倡导“以人为本”理念和“智能向善”宗旨,确保人工智能真正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方向发展。
中国倡导世界各国平等、公平、开放地利用人工智能,同时要重视建立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中方表示,要积极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协调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和治理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技术的进步往往是突破壁垒、打破保护主义的重要力量。中国期待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人工智能会变成一个携手促进合作的、推进多边主义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