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业互联网系列访谈:探秘工业,智见未来 >> 重庆 >> 正文
工业互联网系列访谈|中国移动肖青:主动标识载体赋能万物互联,引领工业数字化转型
  • 工联网
  • 2021年12月22日 14:19

工联网消息(IItime)为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培植融合创新应用,助燃经济新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联合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工联网共同推出“探秘工业,智见未来——工业互联网系列访谈”,通过走访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采访36位政产学研企专家,走进国家顶级节点,解析万亿工业互联网。

本期走进重庆国家顶级节点。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以下简称“重庆国家顶级节点”)于2018年12月在两江新区启动上线。经过近三年的持续建设与部署完善,重庆国家顶级节点均已全面进入稳定运行状态。截至2022年1月9日,重庆国家顶级节点上线二级节点20个,接入企业1957家,标识注册量超过60亿,累计解析量36.7亿次,日解析量近1631万次。引进培育了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200余个,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197家,9.5万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度应用于动摩、建材、汽车、医疗器械、五金等多个行业,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高质量发展。

本期访谈嘉宾为: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青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物联网领域技术及应用专家。2020年底,为积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依据中国移动“科改示范行动”整体改革布局,芯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移物联网子公司注册成立,肖青任公司总经理。曾牵头制定《中国移动物联网技术体制》,保障了物联网规模发展。现承担中国移动集团物联网芯片战略项目研发任务,实现首颗全自研RISC-V芯片的量产。同时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物联网技术工作委员会,担任应用工作组组长;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担任需求组副主席。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埃森哲等机构给出的定义,工业互联网就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专业子公司,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积极探索,成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运营单位。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工业互联网标识将成为生产过程中机器和物品的“数字身份证”,为了进一步了解中移物联网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进展,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工联网记者采访了中移物联的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青,他从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需求出发,深入分析工业互联网标识主动标识载体芯片发展现状,提出主动标识应用新方向。

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一体化格局已定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又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神经系统。近年来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日均解析量已突破4千万次,已实现国家顶级节点互联互通。在肖青看来,当前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需求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工业互联网正从起步迈向快速发展阶段,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5G等新技术加速万物互联进程,工业互联网整体取得成效,具备标识应用推广条件。肖青认为,工业互联网标识是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抓手。但是,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应用和落地依赖于两个要素,一个就是标准的统一,另一个是产业间的开放合作。

中移物联网参与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建设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肖青认为,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与物联网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基于此,中移物联网将工业互联网标识和物联卡的SIM技术进行结合,构建了一套基于SE-SIM的工业互联标识解析体系架构。

在这个体系架构的基础上,中移物联网在燃气、热力,以及供应链的管理和溯源领域开展了一些应用和示范。值得一提的是,中移物联网已经率先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在中国移动集团的采购共享体系做供应链的全程的溯源和管理。

谈及中移物联网在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的突出优势,肖青总结为三点:一是长期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积累;二是能够根据客户不同层面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或模块化的服务能力;三是拥有较好的生态,可以形成多维度的合作模式。

主动标识实现数据安全,互联互通

随着标识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应用逐步广泛,相应需求也日益凸显,产品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互联互通场景将随之增加。肖青表示,虽然标识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广泛存在,但当前使用的被动标识载体,主要停留在信息获取的浅应用层面,且绝大部分企业是自定义编码方案,行业间、企业间互通性较差,其整体安全性也多有不足。

从二维码到主动标识,从设备、流程到产业资源协同,工业互联网标识载体不断更迭,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标识不断打破边界,将触角延伸至各行各业,成为新的数字身份,成为未来网络空间入口。

在肖青看来,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中的主动标识与物联网的结合最为紧密,从目前的应用场景来看,主动标识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实现“物”的身份可信、唯一;二是实现平台主动连接终端,满足低功耗和批量控制的需求;三是实现终端开放式连接,根据标识所有权,在不同周期连接不同平台;四是实现数据与标识锚定,数据全域可识别,形成数据资产。

据了解,主动标识载体可直接嵌入在工业设备内部,不容易被盗取或者误安装;具备网络连接能力,能够主动向标识解析服务器发起标识解析请求;支持被其承载的标识及其相关信息的远程增删改查;除了承载工业标识符,还具有安全区域存储必要的证书、算法和密钥,能够提供工业标识符机器相关数据的加密传输、支持接入认证相关可信功能。肖青强调,主动标识载体利用其可信数据的公信力,通过标识解析体系的权威性,可打通数据共享服务,使得多平台间轻松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主动标识也将工业互联网标识赋予设备终端,作为其唯一数字身份,通过终端自身的通信能力,自动向标识解析体系发起标识解析请求,完成终端寻址、身份验证、指令下发、数据上报等操作,实现同一主体和多个主体终端数据访问及数据共享,是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携手产业链,共建标识生态

“工业物联网标识体系的架构已趋于完善,服务生态的‘高速路’已修好,跑什么样的车,运送什么样的‘物’,将成为下一步的关键。”肖青表示,中移物联网一直在积极、深度地参与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的建设,从标准,产品、应用等多方面与信通院等产业链伙伴开展合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积极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指导要求,系统推进主动标识载体规模部署。2021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移物联网已联合研发出第一款主动标识载体芯片星火AT1,适用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蜂窝、非蜂窝通信,可实现设备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满足产品数智化发展需要。

当前,基于主动标识开放连接、跨行业数据采集共享、终端安全监管访问等能力,主动标识的应用模式持续增加。已经形成基于主动标识的设备资产管理、仪表远程校准与核验、设备运行监测、危险品监管、设备远程运维、数据双向安全监控等应用模式。

据悉,目前应用主动标识的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包括北京热力、中国燃气、徐工信息、华中数控、苏州协同创新、武汉亚为、上海商米、重庆云铭。已完成面向热力、燃气、装备制造、新零售终端、智能模具、工业电子雷管等领域的493万枚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部署。

谈及未来希望主导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中哪个细分领域,肖青毫不犹豫地选择基础公共服务类产品,包括平台、芯片、模组等。他表示,“一方面,这类产品与物联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成果可以复用,另一方面,我们已有的扎实基础,可以快速的形成有价值的服务,满足不同行业与标识体系接轨的需求。”

目前,中移物联网、中移芯昇正在结合主动标识载体、标识解析模组及可信解析平台、标识管理服务,赋能燃气企业标识解析能力,完成燃气表计设备从生产、测试、安装、运行、到售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将原有的燃气表集成安全芯片SE-SIM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与每个燃气表的身份进行绑定,利用不可篡改标识的特性对身份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存储,解决了身份仿冒的问题。

肖青最后表示,中移物联网将与产业合作伙伴展开广泛深度合作,不断丰富标识应用场景,助力标识与业务深度融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为万物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数据流通和交互。未来,重庆国家顶级节点将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深化标识应用促进工业智能转型,形成对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安全管控能力,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探秘工业,智见未来”,让我们一起,跟随政产学研用资媒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全方位、多维度的探访工业互联网及其标识的发展成果。请关注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公众号、工联网(http://www.iitime.com.cn/)、中国信通院官方微信公号(中国信通院CAICT)、工联网微信公号(工联网iitime)等多个平台,重庆国家顶级节点8位重磅嘉宾的访谈内容将陆续发布,让我们一起倾听工业互联网落地的声音!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发展需多方合力,作为国家顶级节点的建设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愿加强与基础电信企业、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业生态的繁荣发展。

重庆国家顶级节点联系人:程名君,邮箱chengmingjun@caict.ac.cn

关注“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公众号,获取工业互联网系列访谈专题更多精彩内容。

访谈合作:

联系人:吕萌

联系电话:18010013621

邮箱:lmeng@bjxintong.com.cn

联系人:刘艳玲

联系电话:13718719278

邮箱:821544734@qq.com

编 辑:尹舒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