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 >> 正文
工业互联网硬核来袭 如何解中国制造之痛?
  • 财经
  • 2020年1月7日 17:06

如今5G技术商用化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数据集成能力的跃升,也令工业互联网愿景的落地具有了更多的可行性。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企业以前也试图进行各种建模,但数据处理不了,因为海量数字产生速度非常快,比如有多个地方的图像参数都需要计算,而5G具有低延时海量通道的特点,它一秒钟30万次的计算,如此一来在设备上采集到数据后,不仅可以迅速处理建模,而且模型建立的深度能达到预期目标,产生理想的结构。

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提速,既是一连串事件的延伸,又是一群因素的耦合效应,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动力机制,如何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

苏州明志科技的生产车间。图/受访者提供

模式、话术与商机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体可分为制造业内生型、互联网企业反切型,以及以往深耕自动化的企业。各有不同的技术驱动模式和优势环节

说起工业互联网,人们会发现各个供应商的架构和话术都差强仿佛。谈起架构,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详的连接层(SCADA等)、到基础设施层(IaaS)、到开发平台层(PaaS)再到工业应用层(SaaS)等,当然中间都会内嵌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OS层来进行集成和协同管理,而话术也都似曾相识:赋能、使能、平台、生态、联结、链接、打通、在线、融合、交互,等等。

在这些表明趋同的工业互联网架构下面,有着不同的技术驱动模式和各自的优势环节。与中国工业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相对应,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体可分为制造业内生型(比如家电企业美的的美云智数、海尔的Cosmo平台等,工程机械行业徐工的汉云和三一的根云等),互联网企业反切型(如阿里的supET等),通讯领域如华为等,以及在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如浙江中控等。其他还包括某个环节独沽一门,比如智能设备联网软硬件企业、工业软件研发及生产商等。

虽然都强调“双跨”即跨行业、跨领域的能力,但基于不同专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进行营销和商机捕捉时,还是有着各自的不同出击方向。一般而言,企业内生型的工业互联网喜欢强调自己全架构通吃的能力,而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则突出自己平台的能力,并强调会引入各行业的领先企业打造标杆应用,而浙江中控等则会强调自己在工业应用领域的沉淀积累与场景适配能力。此外,还要根据目标企业来进行不同的话术修正,比如以大企业为主要客户要更多强调打通和集成能力,以及向企业外端拓展连接的能力,而赋能中小企业则要强调性价比和普适性。最后还要考量南北方差异、不同产业集群间的差异,以及更为微妙的更务虚和更务实之间喜好的不同。

由此又衍生出到底如何定义工业互联网的问题。对此,业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根据最宽泛的定义,只要设备能够联网能够进行监测,甚至只是装上摄像头能够远程监测设备运行和人员操作情形,也可视为工业互联网的一种形态。而根据工信部有关专家比较严格的定义,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设备联网、系统集成和外端连接及生态构建,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行业平台效应,即有标准化平台和标准化操作系统供行业企业应用,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能够生成个性化应用。

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场景或许千变万化,但说到底都是为了达到更有效管理设备、管理流程,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当然由于信息化基础不同,大中小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和诉求,需要分门别类加以满足。像机械制造、工程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本身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又有远程运维的经验,更多需要的是工业自动化控制基础上的系统集成,而中小企业则很多还要首先进行信息化补课。这其中中型企业又要和小微企业有所区隔。据华为介绍,很多规模在1亿元到10亿元的中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投入在快速增长。而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化投入则从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但都倾向于在百万元级别以下进行投入,而且希望即时见效。

在脱胎于美的的美云智数看来,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一种解决方案,除了IT的投入之外,还有自动化的投入。而围绕智能制造,美云智数号称提供全价值链软件的解决方案。在硬件领域,通过自己打造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硬件设备平台,以及一些AI设备检测技术赋能企业用户,同时通过软件支持,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而在生态的扶持方面,建立了美的工业云,上面集成了美的所有工业的数据,包括上下游经营的数据。

不过美云智数的相关人士也坦言,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底层的改进需要很长的时间,仅自动化设备改造就需要巨额的投入,此一巨额的投入资金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有个过程。因此在他们看来,目前来讲,最能够短平快见效的还是软件方面,企业可以先通过软件把整个产业链拉通。

浙江中控则强调了其在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应用方面的优势。据介绍,所谓工业操作系统的概念就是更多把每个工厂看成是手机,把工厂内已经存在的烟囱式的系统,看成一个个APP。浙江中控推出了SuperOS系统,希望能像安卓的手机操作系统那样,成为能够解决工业领域问题的工业操作系统,把工厂的IT系统进行重构,让不同供应商的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变成是工厂当中的APP,并且让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跑在统一的平台上,然后基于统一的数据平台、统一的业务平台,相互之间能够互联互通,产生的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和挖掘。在把所有的工业软件进行重构以后,再基于云的架构,把整个软件系统平台,包括中控近30年的工业知识积累,变成平台上面的微服务、公共服务,以及接口。然后再往上可以提供开放的开发环境,适应不同供应商的软件重构。

在浙江中控看来,工业互联网的工业底层构建是其突出优势所在,因为它和工艺技术、设备技术、运营、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所要求的技术无法仅仅通过计算机就能解决,并非单纯用数据算法、数据分析能够抛开设备、工艺、自动化就能够解决的,而是很多关联技术最后集成成一种优化的控制技术去应用。这就决定了为什么互联网公司、IT公司,以及ICT的通讯公司无法更深层次介入工业领域,因为这是工业互联网真正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能够下沉到底端,结合用户需求、结合工艺本身去考虑。

在强调自己“工业”方面优势的同时,浙江中控也并不讳言要在互联网方面借助各家优势,比如华为的服务器部分、阿里在云端数据库和云端的连接部分等等。

脱胎于三一重工、强调赋能中小企业的树根互联,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补课颇有心得。制造业企业的共识是,要先有信息化、自动化才能到智能化,没有信息化、自动化不可能有数字化,更没有智能化。但对于不少小微企业来说,可能仅仅拥有ERP和简单的客户供货管理系统等软件,连SCADA系统和MES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都无从谈起,或者说即使上了这两个系统,依然无法处理海量数据和建模分析。

树根互联号称底层连接不同的设备,中间管数据,上面去支撑各种不同的应用。不过对小微企业而言,所要求的说到底就是如何设备联网,如何收集并分析数据,如何发回指令并远程运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很多小微企业来说,仅设备联网一项都是说易行难,或者设备太落后而无法联网,或设备制造商不愿意开放网端,需付费解码等。

智能制造,意味着能在线优化流程,减少不良品率,个性化定制等等。实现智能制造,既包括制造本身的自动化、数字化,又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包括物流的畅通、零库存,而这些的核心都是数据和建模的能力。图/受访者提供

编 辑:向坤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