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研究 >> 正文
刘瀛: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实践与思考
  •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 2020年6月12日 11:01

在安全生产方面,有内部和外部两种风险。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防范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得到更有效的安全运行效果,确保生产的稳定运行,降低安全生产事故,要做到以下八个转变。

一是危险点监控由在岗期间的现场监控转变为24小时在线监控。

二是安全报警事件由“逐级上报”转变为“移动端实时推送”。

三是安全监控由“异常报警”转为“事前预警、异常报警、事后分析、隐患识别”。

四是安全管理评价由“措施说话”转化为用“数据说话”。

五是事故应急处理由“现场处理”转变为“远程指挥+现场处理+应急联动”。

六是安全知识分享,由“定期授课”转为“平台共享+应用转化+专家激励”。

七是工作安全管控由“开放式裸奔”转变为“等级保护”。

八是公共产品由“引进为主”转化为“自主安全可控”。

工业互联网助力安全生产管控

现在谈一下工业互联网助力安全生产管控,如何通过工作互联网解决内部风险的一些手段和方法。

这张图是企业一张网,通过建立物联网和人联网,形成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综合管理平台。这张图的左边,是基于设备的摄像机和设备参数的,它是基于传感器形成的物联网数据。很多企业很早的时候就上了安全生产平台,因为数据上不来,往往通过人工手动填报数据,使得安全生产平台不好用。企业一张网,尤其针对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是基于设备数据、物联网数据,能够有效支撑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物联网的数据就是基于设备数据和设备图像数据,也就是现场数据。

 图右边是基于人联网,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人所获取的数据不同,建立人联网的数据分级推送模型。现在信息系统爆炸,很多数据一遍一遍推送给一个人的时候,他往往受不了,没法分清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非重点。尤其我们讲现场操作者负责一个区域内十几个设备,一个单位有七八个区域的设备,一共50多个设备,对于集团来说就是上千个设备。如果把同等数据分给不同的人,对集团上层管理者来说就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分不清数据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人联网,我们强调的是数据分级推动。

图中底部的是全生产社区,解决的是安全专家和知识共享的问题。

一个集团型企业可能只有十几个专家,专家的信息如何分享到一线操作者?以前的形式是通过现场授课,通过一个工业物联网的平台,专家一方面可以得到相关的设备数据,这样可以通过设备的数据实时判断这个设备是否存在一些异常情况;另一方面,专家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平台分发给相关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所以这张网既含了左边的物联网数据,又含了右边的人联网数据,同时下方含了第三方专家信息数据。

以下具体来讲一下。

针对物联网的,就是设备分类监管。首先要把设备分级分类管理,为什么要分级分类管理呢?因为不同设备产生的数据模型要分配给不同的人。我们在设备分级分类管理答题分为三类。一是特种设备,二是生产实验设备,三是危险品生产和储存。

 特种设备,需要有一些特种操作人员岗位执行它。往往这种特种人员岗位在很多集团里面是外协外包。电梯的维护是有专门的区域电梯维护人员,压力容器有专门的销售压力容器单位的专门维护人员,往往这个信息并不只局限于企业自己做安全生产监控的一个系统里面。所以这些信息一部分要给到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同时那部分信息要给到特种设备维修维护人员,这两类数据的模型其实有差别。一是报警模型,一是实际设备数据里面的实际应用模型。

生产实验设备,往往是一些实验车、实验里面用的一些智能制造相关设备,稍后会详细讲解。这些模型又产生什么样的安全生产管理要素呢?

危险品、危险库,库房主要监管的是环境和库房里所做的危险产品。

除了设备模型之外,我们建的是人联网。人联网实现的是人的数据分级推送。我们针对一个安全生产监控来说有三类人员模型。

第一,首先是现场操作人员,是危险点安全第一责任人,主要是负责危险点现场监管和问题快速处理。往往这类人员是针对一个区域少量产品进行监管。一个屋里大概有30个设备,电的设备是归电的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的,水的设备是由水的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的,针对每个现场操作人员要求的是及时性和专业性,围绕它就产生了它相关的数据推送模型。

第二,除了现场管理人员,在一个厂所和一个法人企业来说,一定有相关厂所级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管整个厂区,这个厂很大或者异地经营,对他的要求就很高。他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危险品安全定期巡视、巡检,对危险点的隐患进行识别,对作业者安全进行评估,这是一个厂所的安全管理人员要获得的数据信息。

第三,集团级安全管理人员。他所管的面就更宽,对危险品所有安全负总体监管责任,对下级单位进行监督,看是否及时落实。同时出现危险的时候,出现重大危险的时候,参与整体的指挥调援。所以它更偏重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和重大问题的远程指挥。

根据人员的模型,建立出分级分类的数据推送模型。我们在安全生产监控平台里,针对一线现场操作人员,一是现场操作人员主要碰到有可能出现的预警情况和及时出现的报警情况,如果未有处理的情况下,再把具体的信息推送给上一级。一般报警和危险报警的时候,通过报警所产生的后果,是否分发给厂所级或者集团级。

 同时分级应急处理方面,主要是通过信息化和物联网平台解决现在应急处理的问题。

应急处理的时候:

第一,首先是现场处理。同时我们要考虑到一线员工现场处理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尤其是针对危化品。当出现报警的时候,现场人员可以通过现场视频观察现场情况,同时通过现场的一些设备参数,看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如果风险存在较大的情况下,端云结合的平台,应该有一些现场应急处理的预案存在远程监控的平台上。通过远程启动,下载一些应急预案,直接进入到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并不是一个直接的操作命令,而是一个远程预案。这个远程预案一定范围内可以调解应急情况。这样能够极大的减轻现场操作人员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二,针对集团级的远程监控,一旦出现重大监控的时候,需要周边进行火警的联动、消防的联动,这方面要基于集团层面统筹规划。同时也要把相关数据快速推送给相关的火警部门,火警部门也根据这些数据的情况能够做好相关的预警预案。

根据集团级安全生产的平台,这个数据不只管到集团内部,同时要管向外分发,所以它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数据平台。

刚才讲到的就是针对设备的分级分类管理和人员的分级分类管理。建一个平台主要有哪些功能呢?有以下五个功能:危险点的监控、多级预警、风险分析和评估、应急处理支持和专家知识分享。

数据的利用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安全隐患往往很早之前就会产生一些可能存在的数据体现。而在这方面,我们现场一线管理人员往往不太具备这种分析的特点,同时我们说原来很多安全生产数据都是基于一个单体控制系统。比如说这个楼里有一个相关的地下室,地下室有一个控制系统,是一个计算机,这个楼相关危险点控制数据都在这个计算机理,其他安全管理人员很难得到相关的执行数据。这个数据能够上到平台上来,一方面相关各层级人员可以看到相关的历史数据、设备操作记录和外部安全事件所产生的一些直观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到刚才的专家平台进行分析。

现在基于物联网的设备,形成一个报告,可能就5分钟到10分钟,这样它的历史数据可以快速展现给不同的管理者,能够逐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一些隐患。

编 辑:向坤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