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安全 >> 正文
用区块链技术助力网格化治理 “城厢实践”有何借鉴意义?
  • 苏州日报
  • 2021年1月26日 16:59

工联网消息(IItime)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新增“科技支撑”,要求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科技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为各地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是在记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的一种数字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可信任、公开透明、开放、防篡改、可追溯等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区块链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将有力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

近年来,苏州太仓市城厢镇持续推进网格化治理,推出了治理过程中的政社互动、双轮驱动、巡办分离等经验,其治理过程很好地体现出区块链技术所倡导的去中心化、可信任、公开透明等特征,具备了区块链治理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网格治理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首要特点。作为一个分布式账本,区块链交易系统是“点对点”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并没有任何中心化的系统控制者。简言之,“去中心化”使任何人在理论上都可以成为“中心”,而“中心”对任何人却又不具有强制性。这种去中心化的特点改变了治理主体关系,使得各治理主体关系更平等化。从城厢镇来看,当前网格化治理为居民平等参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个居民个体都可以参与其中。在治理实践中,由社区干部、党员、楼道长、社区志愿者、居民代表等构成的基础网格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民情民意,使得居民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传递和回应,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林村党委成立的“党员议事组”。东林村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在网格化治理实践中总结出“看、学、谈、议、论、决”六字工作法,选拔思想觉悟好、创新理念强、群众威望高的党员干部成立“党员议事组”,以“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顺民意”为主线,及时了解村民所思、所盼、所急、所怨,畅通村情民意反映渠道。议事组在村级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事务中发挥了沟通、协调、参谋、督导职能,直接推动了基层网格化治理,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治理流程可信任

“可信任”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二个重要特点。区块链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它满足了可信赖记录的要求。区块链技术运用了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以技术背书而非第三方信用机构来完成全新的信用创造。也就是说,在区块“链”上的任何一个主体或用户可以随时追溯过去的记录,而时间戳(timestamp)作为一种数据区块存在性证明的字符序列,保障了区块链数据库的不可伪造和不可篡改性。在这样的机制下,所有的信息被推定为是对称的,一切行为结果都可预期,因此也就不存在信用问题。从城厢镇来看,目前该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网格化治理流程。借助大数据、信息采集App、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网格数据采集和各种隐患排查,将问题隐患、矛盾纠纷、居民诉求等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输和汇集到联动中心。联动中心按照“一台受理、二级分拨、三层处置、四环监督”流程,对信息进行研判、派单处置,做到巡办分离,责权分明。从信息流来看,从事件上报、核实、受理立案、分拨、处置、核查、结案归档,到满意度反馈,各个“区块”节点都有记录,全程留痕,可追溯,可追责。这些节点被“链”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治理流程,从而及时有效地回应居民需求,化解矛盾和排除隐患,以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

公共服务趋透明

公开透明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三个重要特点。区块链的运行规则是公开透明的。它是一个公共账本数据库,所有数据内容皆公开可见、可溯源。区块链技术透明化的特性使信息能被公开获取,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也有利于塑造开放、透明的公共服务流程,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城厢镇以网格化治理为契机,通过整合事项、流程再造、信息共享,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如,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环节”网上办、“一专窗”一次办、“一套章”免费办、“一团队”帮代办、“一件事”打包办的“一站式”服务;创新镇村(社区)“一件事办到底”,推出“镇村(社区)联动、村村(社区)通办”政务服务,93项村级服务事项和91项社区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就近办”“自助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与此同时,城厢镇不断加强网格化治理过程中的群众参与和监督。如城厢镇根据《苏州市村/居务公开目录》的要求,积极推进镇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务类、村/居务类、服务类、财务类等四大类项目的公开工作,接受公众监督。以安置房分配为例,在分房过程中整个流程由村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村民代表全程监督,村民采用最传统的抓阄形式确定选房顺序。同时邀请市公证处公证员公正分房流程,宣读抓阄结果,并进行全程录像,从而保证了工作的公开透明。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基层群众的全程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实现了权力运行全流程公开、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提升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政策的认同感。

编 辑:吕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