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就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制度保障、场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自动驾驶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构建“车路云一体化”生态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
拓展试点与商业化应用,构建“车路云一体化”生态体系
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离不开技术验证与场景拓展的双重推动。近年来,我国在自动驾驶与“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多地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交通运输部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陆续通过验收,多家自主汽车品牌发布了具有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出行服务企业也纷纷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
然而,赵祥模指出,当前在“车路云一体化”和自动驾驶系统测试与总体试点规模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他建议,应进一步由城市拓展至城市群,并有计划地开展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全线试点,促进“车路云一体化”在市内、城间、城市群、交通干线全线规模化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扩大产业规模,还能促进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慧的路”支撑能力
“车路云一体化”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跨越式发展、构建新一代交通系统的“中国范式”的重要途径。赵祥模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是破解单车感知瓶颈、支撑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柱。因此,必须着力提升“智慧的路”支撑能力,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环境。
他建议,加快路侧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与新型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需求,对新建道路的智慧化建设与既有道路的智慧化改造进行同步规划。通过提升道路的智能化水平,自动驾驶车辆将能够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从而大幅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构建国家级数据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壁垒
数据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驱动力。赵祥模指出,当前交通、公安、气象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严重制约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此,他建议构建国家级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和标准,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互联互通。
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高精度地图库,自动驾驶车辆将能够获取实时路况、气象预警、交通事件等全方位信息,从而提升其感知和决策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还能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强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发展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赵祥模强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构建全方位的防护体系。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标准,确保自动驾驶车辆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智能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需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赵祥模认为,当前应超常布局,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以智能、低碳、多域汽车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这一交叉学科的设立将为智能交通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